说起垃圾分类,市民们想必不会陌生,但是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大抵都是垃圾分类的前端知识,至于垃圾分类投放后何去何从,相信很多市民并不了解。今天就让记者带大家去一探究竟。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消耗各种各样的食物,同时产生了大量厨余垃圾,这些垃圾成了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重难点。目前,博罗已经建立起厨余垃圾的末端处理系统,可以把厨余垃圾加工成有机肥,让原本容易腐烂发臭的菜叶菜梗有了新去处,成为了一笔潜力巨大的资源。
11月19日上午9点半,记者在县城厨余垃圾处理站点看到,工人正在对刚收集回来的厨余垃圾进行分拣,经过初步分拣的垃圾将会被送往自动化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进行分解处理。处理系统负责人杨田康告诉记者:“初步分拣后,进行系列的破碎、粉碎操作,再进行药剂混合和水解,形成半成品。然后经过一系列打浆、研磨,最后稳定化处理出来就是营养液了,也就是把厨余垃圾就变成了有机肥料,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据了解,该站点每天可处理一吨左右厨余垃圾,大约可以转换成900升有机营养液,转化率可观。目前站点所用的处理系统为试验机型,日处理能力大概是5吨左右,暂时还需要人工对金属、塑料等不易分解及无法水解的物质进行分拣,待日后引进大型处理设备后,就可以完全实现自动分拣、自动化制肥。
厨余垃圾有了新出路,可回收垃圾也有了创新回收方式。在东森华庭小区,记者看到了一台崭新的蓝色可回收垃圾投放设备。这台设备把玻璃、金属、塑料、纸张等可回收垃圾进行细分,居民刷卡后就可以对投放的垃圾进行自动称重计费,并把所得费用返回到卡里。不仅可以减少居民在家中积攒可回收物,还能做到24小时随时投放。
市民陈阿姨对此竖起了大拇指:“这个设备是智能的,非常好!以后我就知道玻璃、纸张、塑料瓶要分类出来投放。社会在进步,我们也要进步。”
“垃圾分类不是一蹴而就,但是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现在我们仍处于前期宣传鼓励发动阶段,希望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使垃圾分类逐步成为群众的行动自觉和生活习惯。”县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党委委员苏振宏介绍,目前博罗垃圾分类可以实现从前端到末端全链条处理,除了上述的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外,其他垃圾将按照日常的收运系统进行焚烧发电处理,有害垃圾的处理也已经与第三方公司签订了无害化处理委托协议,届时将进行定时定点回收,集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