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埋头苦干的“橘黄色制服”,他们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修坑洼、铺沥青,坚守在道路沿线,时刻守护着每个人的出行安全,其实他们并不陌生,今天请跟随记者的镜头走近这些头顶烈日、辛勤耕耘的养路工人。
9月4日一大早,养路工人朱惠灵就和工友们在205国道麻陂路段忙开了。他们要进行的是路面沥青灌缝作业,这是公路的一种预防性养护,越是天气热就越适合开展此项作业。只见工人们提着大水壶行走在路面上,每到一处路面板之间结合部和大小缝隙前,他们都从壶口倒出黑色沥青小心翼翼地往缝隙处灌进去,随后均匀铺上一层沙子。
老朱告诉记者,沥青、大水壶、沙子等都是他们的“老朋友”,煮好的沥青温度高达100多℃,他们接好沥青后必须迅速补缝才能发挥最佳效果,火辣的太阳与路面四五十度的高温烘烤,夹混杂着沥青的热度,仅仅几分钟就足以让老朱和工友们汗流浃背。老朱向记者透露:“不热就干不了这个活,下雨天灌不了,冬天风大又很难灌,就是要这样的热天灌缝、造面、补路才可以。”
事实上,无论天热天冷,无论晴天雨天,老朱都有着相应的养护计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手中的活儿从没有停下来过。尤其遇上暴雨洪灾天气,不管白天黑夜都要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排险患。今年的6·8暴雨中,博罗多处路段出现积水、水溃、塌方,他和工友们都是争分夺秒地干,片刻不敢耽误。
在老朱的印象中,穿条裤衩往前冲,抢修水浸公路是常事。“像今年一样,雨一下一两个月,又大,到处水毁出现水浸路,我们就没日没夜地干。印象最深的,有一次台风,一条路上被风吹倒的树把路面堵塞了,我们也是抢收了一天一夜。”
距离退休还有3年的老朱1991年从部队退伍后就加入公路养护队伍,一干就是近30年。在这里他因为工作踏实肯干成为了班长,也结识了同为养路工人的妻子。一家人以站为家,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热汗。老朱说:“我们对养护有很深的感情。就像职业病一样,我们夫妻出门去散个步,看见路上有什么障碍都会自然去搞开它,这就是我们公路人。”
一把铁锹修整道路,一身橘红迎战风霜,一手老茧换来长路平坦。事实上,在养路队伍有很多这样的“老朱们”。博罗县公路事务中心杨村养护站站长曾进辉告诉记者,公路养护分工较细,路面养护、绿化养护、路面保洁养护等,这些对于预防公路病害、延缓公路病害至关重要。
在曾进辉所管辖的66公里范围内,总共不到30个一线养护工人,他坦言养护压力是非常大的,工人们任务十分繁重。尽管如此,依然有很多养路工人一代又一代接过前辈手中的铁锨、水壶,为公路养护事业贡献着光和热,涌现出了一批批三代养路人,伉俪养护人。“不是说要致富先修路嘛,我们作为道路工作人员,有职责、有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为博罗公路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贡献公路人的一点力量。”
“红马甲,路人伴。顶烈日,冒寒夜。汗浃背,泥与灰,风里来,雨里去。进社区、战疫情、为创文,我添彩。”博罗公路事务中心养路工人心系交通情系路,“把心放在路上、把路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用智养护着博罗辖区范围内的每一寸公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坚守着广大行路人的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