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进一步向好,博罗旅游市场呈现复苏趋势,“省内游”业务重启,“乡村游”成为本地游客首选。近期,在观音阁镇,每天都能迎来大批游客,周末更是火爆,最高峰达到近2000人。
在坐落于观音阁镇彭村村的古石龙生态园里,记者看到园内已有不少游客。占地600亩的园区配套有农家餐饮区、研学区、养殖区、马场、钓鱼区等项目,游客们在观赏乡村美景之余,还能体验采摘之乐,更能享受越野赛车和骑马、机动游戏的刺激快感。
据该园负责人彭惠华告诉记者,自4月25日全面复园后,许多游客选择来到这里体验乡村之旅,且大部分是来自汕尾、河源、东莞、深圳等地的旅游团。来自深圳、正在游客服务部登记入住的卢小姐告诉记者,一家人自驾出游,选择乡村游感觉更安全舒适,“现在疫情形势较好,出门吸吸氧,尝尝农家饭,提高免疫力,对家人都是好的。”
据了解,自疫情发生后,该园暂停营业了两个多月。为了尽早尽快达产,在全力做好各项防疫措施的情况下,该园还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吸引游客,如免费玩游乐设施、门票抵餐饮费用、“月月有惊喜”“季季有主题”等系列营销举措,目前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彭惠华说,疫情之下,游客都选择不扎堆不聚集,外出游玩首选空旷的农村,城里人喜欢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乡村游越来越受到青睐,“目前我们生态园仅有16间客房30多张床位,远远供不应求。”
村里搞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村庄变美了,很多游人慕名而来,村民的土特产品不愁卖了,生活越过越好。为解决房间“供不应求”的问题,镇里决定盘活农村里的闲置空房资源,将其打造成具有乡土气息的民宿,不仅可以解决游客住宿,还能增加村民收入。目前,生态园已经与彭村、菱湖、柏湖等村的5户村民签订了协议,统一管理,以“公司+农户”“保底+分红”的模式来操作。彭建洪就是其中一员。
彭建洪告诉记者,自家的三层半小洋楼有8间房,但有3间是闲置着的,把闲置房与生态园合作,还能增加收入,“房子空着也是空着,只要有客人住宿,我们就有收入,一个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平时又有人来管理,有种坐等收钱的感觉。”彭建洪笑得合不拢嘴地说道。
记者了解到,生态园的目标是能够新增2000张床位,计划以园区为核心向周边辐射,依托乡村景观、自然风景及农耕文化打造不同个性和形态的民宿,届时将新增1000个就业岗位。另外,还计划与县供销社新建一个300平方米的助农服务平台,并在商场对面增设一条扶贫销售街,专门给贫困户经营售卖自家种的大米、番薯、玉米、冬瓜等土特产品,让农旅深度融合,带动产业发展,带领村民奔康致富。
乡村旅游是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统筹城乡发展、拉动内需、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其综合带动作用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观音阁以其良好的地理优势,把培育发展乡村旅游做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动力,大力推进农旅深度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农旅融合,激发乡村旅游的强大活力,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