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深厚,广府、客家和潮汕三大广东本土文化在这座古城中自然交融。其中,园洲镇粤剧曲艺以粤语方言的属性通过文艺方式表达出来的岭南文化品格,也是博罗县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该镇在粤剧曲艺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
近日,记者来到园洲镇星州双语学校。下午4点许,该校幼儿园的操场上响起了广播体操的音乐,奇怪的是除了我们熟悉的口号,还听到敲锣鼓、拉京胡,“哐哧哐哧”戏曲的旋律。定睛一看,虽然这9节广播体操的名称包括热身运动、腰部运动、扩胸运动、跳跃运动等耳熟能详的运动,但小朋友们的动作却让人眼前一亮,京剧武生的扎带、飞天十三响、单拉山膀,花旦的腕花小云手、涮腰都在其中。这套戏曲广播体操在一招一式、一静一动之间尽显戏曲之魂,将小朋友们的精神风貌体现得淋漓尽致。原来,这是该镇政府与企业合作,在该校推广粤曲,希望能从中培养粤曲爱好者及传承人。
陈清丽是这套广播体操的指导老师之一,她告诉记者,这套广播体操来源于201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同时还结合了一些常规适合学生的动作,让学生在锻炼的同时也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今年69岁的李明钦是该镇刚刚成立的李屋曲艺社的社长。他告诉记者,他的爸爸喜欢粤曲,他从小就跟着爸爸听粤曲、唱粤曲。15岁时,他就在当时的生产队里唱粤曲。等到退休后,再重拾儿时的兴趣爱好时,他却发现身边会唱粤曲的同伴已经不多了。他与3个老友就在老祠堂里找了个房间,每天早上都去练上一阵。但因人数太少,连合演一场戏都难。没有唱曲和敲锣鼓的人,他们就聚在一起用乐器演奏粤曲,自娱自乐。谁也没想到,他们自娱自乐的方式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同伴,如今,他们的曲艺社已经有近40个会员了。李明钦说,为了让会员更加专业,社里还专门聘请了老师,每周一、三、五来为会员上课,希望半年内能给大家上演折子戏。
据了解,为了了解粤曲在该镇的普及以及影响程度,2015年,该镇专门成立了调研小组,走进各级各村及社区,了解当地的粤曲文化,发掘会粤曲、懂粤曲的爱好者。2016年,该镇成立了园洲镇曲艺协会,并于当年成功申报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该镇正在申报“广东省曲艺之乡”。该镇宣传干事李柱堂告诉记者,目前该镇分布在各村、社区的曲艺社共有7个,虽然各村的曲艺社活动举办得热热闹闹,但是也难掩粤曲传承难以为继的尴尬。因此,该镇于今年初开始在镇里的小学推广粤曲教育,在学校中开展曲艺相关的课程,帮助该镇粤曲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