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庄镇松园围村是革命老区也是市级贫困村,近年来在市委政研室、惠州工程职业学院精准帮扶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茶叶种植更加焕发出生机活力。通过产业扶贫加扶志的组合拳,让贫困户生活越过越有滋味。
时值暮春,松园围村的茶园里满园碧绿,散发着阵阵茶香,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茶青,其中就有骆国辉的身影。
今年58岁的骆国辉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家里有四口人,妻子和一对子女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问题。一直以来,尽管他勤勤恳恳工作务农,家里的经济状况却并不理想。2016年,惠州工程职业学院老师马南奎来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了解到骆国辉有种茶炒茶的技术后,特地帮他购置了一台炒茶设备,炒茶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这对骆国辉的帮助很大,“以前一家人一天炒二三两茶,现在可以炒出八九斤,效率提高了很多。”有了炒茶设备的骆国辉,在尽快炒好自家茶叶之余,还帮助同村的村民炒茶赚点加工费帮补家用。加上帮扶单位帮忙购买的鸡苗,家里的收入也大大增加了。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两个帮扶单位进来后每年对松园围村考取大学的新生和困难户家庭学子进行教学资助。贫困户李国洪一家就是受惠于精准帮扶的典型。
据女儿李静娴回忆,2011年她的父母双双遭遇车祸造成下肢残疾,母亲不久后又患上尿毒症,让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2016年最困难的时候,刚考上大学本科的弟弟李运生甚至起了辍学打工的念头,所幸帮扶单位牵线搭桥,为他凑得了学费和生活费,让他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李静娴感慨道:“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可能没有办法继续读书,只能早早出社会工作赚钱。很感谢他们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予物质上精神上的帮助。”
如今,李静娴凭着优秀的表现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弟弟也将在今年毕业参加工作,一家人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她动情地说:“生活总是越来越好的,不管之前发生了什么,只要肯努力,未来就可期。”
马南奎告诉记者,2016年以来扶贫小组根据实际,制定“一户一策”扶贫方案。他们挨家挨户走访核查困难户,建档立卡。与此同时,单位干部职工与所有困难户结成对子,精准施策、责任到人、深入帮扶,确保“扶真贫”。“ 通过精准施策、一户一档、爱心助学、爱心医疗救助、贫困户房屋修缮、危房改造等政策,到去年底,32户57人贫困户,全部出列退出。”
据了解,松园围村不仅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居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近年来拆除了过万平方米的危旧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小组之间全部实现了硬底化联通,方便了村民交通出行。接下来村里将把产业扶贫作为重点项目攻克,打造30亩的连片茶山,进一步提高村集体收入。
松园围村党总支部书记张红光告诉记者:“目前土地已经平整好,近期马上可以栽种茶树了。我们想通过村集体项目,打造一村一品特色茶产业带动村民茶叶种植,打造真正的山茶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