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博罗县库 > 新闻报道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麻陂镇塘尾村:贫困户变老板 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0-04-28 11:21:58 来源:罗浮新闻

  塘尾村位于博罗县麻陂镇东北部,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31人,是精准扶贫省定贫困村。2019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不足1万元增长到了39.54万元。这当中扶贫干部是如何破解脱贫难题的?贫困户又发生了哪些改变?今天,记者就带大家来了解下塘尾村的脱贫致富故事。

  人间最美四月天,如今的塘尾村,鸟语花香,生机盎然。一大早,村民李新强家的碾米厂就已开门营业,厂内一边堆放着大量的稻谷,另一边自动碾米机哒哒作响,李新强正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只见稻谷放进碾米机后,经碰撞、翻滚、碾削……不一会儿,稻谷脱壳,雪白的米粒哗啦啦分流出来。

  

  李新强曾是塘尾村的贫困户,父亲残疾,母亲瘫痪在床需要专人照顾,妻子既要侍奉公婆,又要照料年幼的孩子,七口之家糊口的重担全落在了李新强一个人肩上。年仅38岁的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

  穷怕了的李新强想搞点种养解决生计问题,在家务农,种植的水稻也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想发展其他产业改善生活状况,没有资金,想法也只是想法。直到2016年4月,市委政法委挂钩帮扶塘尾村,李新强一家的生活才迎来了转机。  

  扶贫工作组走村入户,摸清贫困户底数,多管齐下,科学制定新的“一户一法”精准帮扶措施。扶贫工作组为李新强“量身定制”了脱贫计划,解决其父母医保、孩子上学的生活费、给予每年“春耕”“冬种”生产专项资金补助、筹措资金扶持种植项目、安排参加种植技能培训……勤劳的夫妻俩租用村内闲置土地100多亩,种植水稻、慈菇等,还购买了收割机等设备,后来在扶贫干部的指导下,他又贷款购买了自动碾米机,开办了碾米厂,收入进一步提高。虽然每天都早出晚归,但日子越过越好,如今李新强一家年收入近10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子。

  

  收入提高了,生活大变样,渐渐地,李新强有了勤劳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底气。他打算继续扩大水稻等的种植面积,并把碾米厂再做大一点。

    

  除了因户施策精准扶贫外,扶贫工作组还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积极协调社会各方加大对塘尾村的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扶持力度,持续发动在校、毕业大学生返乡创业,并鼓励引导外出新乡贤反哺故里报效乡梓。

  李伟强是个养龟大户,早年在深圳发展养龟业。在扶贫干部和村干部的积极动员鼓励下,他回到村内成立了养龟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带动贫困户和村民共同养龟致富。目前已有包括一户贫困户在内的六户村民跟着他一起养龟。

  如今的塘尾村,越来越多像李新强这样的贫困群众怀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凭着自己的双手和汗水,走上脱贫致富路。截至目前,该村45户13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村均实现退出序列,村集体收入由2015年的0.64万元,提高到2019年的39.54万元。

  

  下来,该村将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逐渐发展壮大稻谷、茨菇、肉丸、葡萄、百合、玫瑰、斗鱼、养龟等产业,创建乡村品牌项目,着力营造特色人居环境,并紧密结合塘尾村自然优势、政策优势和人文地理环境,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塘尾村落地见效、开花结果。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