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村歌中,包含着久远的乡愁和百年的文化积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润物无声的文化精神力量振兴必当在乡村先行。近日,湖镇镇黄塘村村歌《印象黄塘》正式发布,这将成为黄塘村民的“家歌”。
(东方朝霞唤醒蜡竹寨的黎明 连片的池塘交织影……)6月20日晚上,黄塘村党群服务中心传来阵阵动听的歌声,这首动听的歌曲就是黄塘村民的村歌——《印象黄塘》,老老少少的村民们正跟着演唱者的节奏,一字一句认真地练习,沉醉在美妙的旋律中。
去年,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毅峰就一直在酝酿着村里要有一首属于黄塘人的村歌,直到与博罗县新农村建设大学客座教授贾晓琦探讨交流后,两人一拍即合,共同携手村歌创作。
为了更好地创作村歌,去年9月份以来,贾晓琦便在村里驻扎下来了,成为了“村里人”。每天他都到村民家中走访,听村民讲黄塘村的村落历史。村里的祠堂、最高峰腊竹寨、1800年历史的老屋场、石狮大王等各个地点,都遍布着他的足迹。经过大半年的积淀之后,终于在今年6月份的某天半夜灵感涌来,一气呵成写下初稿。
几经修改,贾晓琦与何毅峰终于敲定定稿,还专门写下了客家人南迁的历史,体现客家文化,挑选出村里4个不同年龄的小朋友,用客家话录制前奏念白。整个歌曲出来后,村民感到十分满意。
何毅峰相信,《印象黄塘》作为村里的文化纽带、精神纽带,可以进一步增强村民凝聚力,激发村民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共同把黄塘村建成更加美丽幸福的新农村。
编后语:一首村歌就是一个村的历史,村庄就是一个家,把家的文化,家的理念通过村歌灌输到村民心中去。以润物无声的文化精神力量来感染村民,增强村民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用村歌,用文化,用这样一种独特的具有自身优势的方法,既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熏陶村民,又能激发文化的力量,由此走出一条乡村融合、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