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大年初八,点花灯,打鞭炮,送祝福……在博罗县客家人聚居的地方,这项特别的传统习俗“上灯”仪式已传承上千年。今天早上,记者走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各村的“买灯”队伍由锣鼓队开路,一路锣鼓声一路鞭炮声,路过的地方都被鞭炮铺满街道,响起来时似乎透过声音就能感受热闹。
据了解,“上灯”是横河镇历来就有的传统习俗,有添丁发财、敬奉祖宗的寓意,在客家话里,“丁”与“灯”谐音,即把生男孩称为“添丁”,谐音“添灯”。每年正月初八是横河全镇男丁“上灯”的日子,凡是村里有新添男丁的家里,就会在这一天举行“上灯”。
在“上灯”的队伍中,记者看到,几乎每个队伍都抬着一个约2米宽的手扎花灯,花灯的正中间写着队伍的姓氏,旁边还粘了许多彩纸和泥人,样式十分好看。记者了解到,这些花灯几乎都是出自镇中心的罗鸿之手。今年67岁的罗鸿告诉记者,做一个这种高2.5米,宽2.3米的大花灯至少要一个星期,每年11月份,他就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阶段,日夜加班赶在年初八前给预定的客人扎好花灯。
除了花灯,大笼粄在这天也是必不可少的。黄张炳今年56岁了,是横河镇有名的大笼粄手艺人。他从1997年开这间大粄店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他也已经在去年把这项手艺传给了下一代。他告诉记者,光是今年点灯用的大板,他就做了一百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