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博罗县库 > 新闻报道

小小茨菇:带动乡村振兴,承载客家乡愁

2020-01-09 09:25:31 来源:罗浮新闻

  小寒已过,博罗的天气依旧晴暖,石坝镇山下村的村民们都赶着好天气忙着采挖成熟的茨菇。 有着百年种植历史的山下茨菇,在惠州、河源一带闻名遐迩,虽然茨菇还在地里,却早已被“识货”的消费者预订。

  走在山下村的村道上,两旁是收割后留下的稻秆和一些枯黄的草,看似一片萧条的景象。而村民邓有辉夫妇早早就下田忙活开来了,原来他们种植的两亩茨菇已经谢苗成熟,现在正是采挖的时候。只见邓有辉挥舞着铁耙往黑褐色的泥土里用力一挖,眼前便出现了白色的宝贝,这便是山下茨菇,夫妻俩一挖一捡配合得十分默契,收获的喜悦溢于言表。

  

  石坝盛产茨菇,最出名的当属山下村。在当地一直流传着“食茨菇,到山下”的说法。形状个头均匀,皮白光泽的茨菇才算上乘,口感也会比较粉糯。

  邓有辉说,茨菇有“添丁”的寓意,是村里人过节、做喜事时餐桌上必备的一种食物。他从小看着父辈种茨菇,深得种植秘诀,种出来的茨菇个头匀称、皮色光泽、口感粉糯,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种植户,每年的茨菇都是供不应求的。他告诉记者,茨菇是高产作物,一亩能收到2500到3000斤左右,按照一斤5块钱的批发价,今年大概能有3万元的收入。

  

  在公路的另一边,我们见到了村民邓育忠和妻子,二人忙得不亦乐乎。今天他们夫妻俩挖了一分地(0.1亩,约66.7平方米),就收获了300斤的茨菇。在种植上,邓育忠十分注重环保和传统,经常使用自家养殖场的鸡粪给茨菇施肥,既节约又环保。通过村里成立的合作社,销售茨菇既有保障又省心,一亩地纯利润就有一万块钱左右。

  

  虽然山下茨菇有百年的种植历史了,但是以往村民都是分散种植,需要自己寻找销售出路,有时甚至滞销。村里成立了茨菇合作社后,由合作社保价统一收购,解决了销售和技术问题,并不断推广打造成为了农特色产品,现在价格已经从最初的1、2块钱一斤涨到了五六块钱一斤,年关甚至能卖到七八块钱。今年,该村种植的100多亩茨菇已经被预定了三分之二,明年村里计划把种植面积扩大到230亩。

  看着收成喜人的茨菇,村干部开始盘算着,不仅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茨菇种好,更要让茨菇带领村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接下来,村里将会探索把茨菇打造成“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和地理性标志产物,并利用茨菇帮助更多贫困户脱贫,实现乡村振兴。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