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的烟火,正月十五的灯”,元宵节是中国年热热闹闹的“压轴戏”。“公灯”坐花车巡游,麒麟、锣鼓紧随其后,巡游队伍所到之处,群众夹道欢迎。这是博罗县柏塘镇柏市村茜塘围小组正月十五元宵闹灯会的盛况。元宵闹灯会这一习俗在当地传承至今约400年。
元宵节当晚,记者在茜塘围小组的朱林谢祠堂看到,祠堂内悬挂了一盏正八方形的大花灯,花灯底下挂着九葱九蒜,还有芋头、大桔以及柏叶,寓意子孙繁荣,聪明会算,健康长寿之意。这个直径1米,高1.8米的大花灯便是今年的“公灯”。参与“公灯”制作的老艺人朱仕林告诉记者,这个灯由茜塘围的“朱林谢”三姓族人,花了大半个月才完成,无论是工艺还是装饰都是最好的。他说,这个灯是独有的,任何人家都不能挂,任何人出高价也不会卖。
一年一度的元宵闹灯会活动,成为灯首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茜塘村民小组近140户人家,每年通过抽签来决定“灯首”。今年林锦荣有幸获此“殊荣”。他说,成为灯首很荣耀,很高兴。
随着几声吆喝,朱林谢三姓族人将“公灯”从祠堂请出放到花车上。记者留意到,花车像新娘车一般精心装扮。“公灯”上车后,麒麟随着锣鼓的节奏舞起来,并向公灯行礼。礼毕后,花灯巡游便正式开始。“花车”带头,麒麟队、锦旗队紧跟,族人簇拥,一派热热闹闹的场景。
花灯巡游队伍绕柏塘老圩巡游一周,游人越来越多。所到之处,群众出来相迎,大家或用相机、手机记录,或用鞭炮相迎。巡游一圈后再回到祠堂,进行旺灯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