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近年来,博罗县积极探索,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自今年秋季学期开始,罗阳二中将初一新生的课程增设了优秀传统文化课,以《圣贤辑录》为主要教学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学生优秀品质。
初一级学生黄宇煊在学习传统文化后深有感触,由于父亲在外地工作,平日里都是妈妈照顾他的起居饮食,他觉得妈妈太辛苦了,便想着要报答妈妈,于是在一个周六他决定亲自下厨为妈妈做一顿饭。对于第一次下厨的黄宇煊来说,做饭并非易事。
黄宇煊妈妈下班回到家看着一桌的饭菜很感动。
据罗阳二中副校长魏启清介绍,学校以“孝”“礼”为核心,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传授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几年来,义和中学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来抓,每逢周一第一节班会课都要诵读学习《弟子规》。平时还开展诵读传统经典或演唱感恩歌曲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该校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文明礼貌蔚然成风。
练伟麟是该校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之前,他是老师眼中的“坏学生”,上课睡觉、不认真听讲,甚至会顶撞老师。自学习传统文化后,他的改变之大让老师和家长都“眼前一亮”,在家会帮家里做家务,在学校对老师、对学生都非常有礼。
钟健是该校九年级的学生,他告诉记者,在学习《弟子规》之前,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提醒,常常让他觉得很唠叨,学习了《弟子规》以后,才知道那是非常不孝的行为。
传统文化为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改变,更为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推行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得非常融洽,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些学生还亲切地称呼老师为“妈妈”。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础。据了解,近年来,博罗县大力推进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植根校园。县教育系统出台了《博罗县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全县60间中小学均已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以《弟子规》为德育教育载体,让中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与熏陶,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和良好生活习惯,引导学生礼貌待人、践行孝道、爱国爱家,增强学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品质,有利于完善青少年学生人格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