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博罗县廖志钟以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成功登榜。这位博罗土生土长的“老药人”研习中药三十余年,将传统制作技艺按现代药品标准进行提升和定型,正逐步将罗浮山百草油从两广地区推往国内外。下面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看看他与罗浮山百草油的不解之缘。
记者见到廖志钟时,他正在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进行罗浮山百草油有效成分的检测,检查药材的残留物质并不时指导技术人员开展工作。虽然他已经是公司的总工程师,但还是经常深入一线亲力亲为,对品质进行严格把控。
1964年出生的廖志钟是长宁镇水边村人,他笑称自己是闻着百草油的药香长大的。他的父亲曾是罗浮山制药厂的职工,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的工作和受周边村民使用罗浮山百草油的影响,让他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有一次自己身上长了热疮,父亲为他涂抹罗浮山百草油后不久就消了,这让他对中药更感兴趣了。1988年,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毕业的廖志钟毅然回到罗浮山制药厂工作,潜心研究罗浮山百草油制作工艺的改进与提升,凭着那份热爱和勤奋,他最终从一名学徒成长为该公司的总工程师。
廖志钟自豪地介绍,罗浮山百草油是由68味中草药提取的百草精和11种植物精油配制而成,从准备药草到包装需要经过72道复杂工序。廖志钟始终认为,罗浮山百草油的进步需要跟着时代不断改进,任何一个技术上的提升都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近年来,他带领科研团队对罗浮山百草油的生产工艺研究、标准研究,组织实施机械化大生产,研究其药理毒理和临床应用等,使其满足现代药物管理要求,目前已将罗浮山百草油质量标准提高为国家标准,奠定了罗浮山百草油的传承和发展基础。2006年以来,对罗浮山百草油地道药材白半枫荷等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了科学的质量标准,被收入地方药材标准中,为罗浮山药油适应新形势要求奠定了基础。
三十余载的埋头研习不仅让廖志钟对罗浮山百草油的技艺和标准进行了提升,还加深了他传承发扬罗浮山百草油文化的决心。他认为罗浮山百草油是岭南地产药物的代表,也是岭南地区传统医药制作技艺和文化的缩影,他要把这老祖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如今,他已亲自挑选带了30多位徒弟,除了日常工作,他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技艺传承上。同时,他经常组织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参加各种展销会、宣传会等。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把罗浮山百草油作为广东礼品去展示,深圳的文博会、惠州的书香节及一些学术性、研究性的宣传推广他都积极参加,还把罗浮山百草油的销售从广东广西推广到全国甚至东南亚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