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①:永和村白水村民小组36栋富有民俗特色的民宿让人眼前一亮。图②:八维村红色革命村建设项目接近完工。这是该村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和红色文化展览馆。
芒种时节,天刚放亮,惠东县多祝镇八维村松柏浪村民小组村民张志球在自家酒厂里忙碌起来:洗米、烧火、蒸饭……崭新的楼房、设施全新的酿酒作坊……恬静的生活让年过半百的张志球倍加珍惜。3年前,张志球“洗脚上田”学艺成为酿酒师傅,告别了贫困,破败砖瓦房变崭新楼房,年收入近6万元。这一切,得益于当地政府的精准扶贫。“一把年纪了,是政府帮扶让我找到事业,生活充满阳光。”张志球感慨不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惠东县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战,除了在基本生活保障上下功夫外,更着重致力改善贫困家庭的造血功能,构建农产品销售平台,探索山区产业扶贫新模式。去年,惠东县8339户实现脱贫,16个省定贫困村实现脱贫出列。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惠东县将继续致力改良贫困村造血功能,在脱贫攻坚战中成功突围。让惠东县多祝镇永和村村民意想不到的是,往年家里余粮无法处理,今年自产的稻谷却不够卖。过去,因为每年都会剩余大量滞销稻谷,村民稻谷种植热情一直不温不火。今年开春,虽受疫情影响,但村民种植热情却异常高涨。这一切的改变,源于当地挂点扶贫单位以及当地政府采取有效的消费扶贫措施,让村民稻米畅销甚至脱销,连同村民生产的蜂蜜、瓜果等农产品一起,销量一路猛增,村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扶贫路上,需要实实在在的“金点子”。永和村定点扶贫单位市司法局选派骨干李育辉到该村任“第一书记”。李育辉介绍,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该局发起“买产品、献爱心、促脱贫”消费扶贫活动。以贫困户为支持对象,以购买贫困户农特产品为手段,动员司法行政系统扩大扶贫产品购买,切实解决农户农产品销路窄、增产不增收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好帮扶单位团队优势,动员该局干部职工以及律师积极参与消费扶贫,发动全体干部职工向朋友圈、亲朋好友推荐,调动社会力量购买来自贫困村、贫困户的农产品,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截至目前,共为贫困户助销农家米约1.5万公斤,蜂蜜接近250公斤、柠檬2000多公斤,销售金额达15万元。疫情防控关键期,村民不方便出门购买农用物资,芒种时节耽误不得,李育辉积极联系律师事务所,为助力村民春耕出钱出力。截至目前,爱心律师事务所捐赠了1.25万多公斤化肥,助力贫困户春耕生产。永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建强说,村民产品脱销了,种植热情高涨了。永和村系省级贫困村,经过多年的努力,精准扶贫成效显著,66户贫困户195人均参加医疗保险,符合政策救济的贫困户,各项补助均已落实到户。56户危房改造已经完成,无一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3年来,帮扶单位筹集扶贫资金100多万元,其中投入60多万元作为生产启动资金,帮扶37户有劳动力贫困户自主发展种植、养殖业,做到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落。脱贫攻坚,需要上下同心,需要你我他无私奉献。消费扶贫仅仅是惠东脱贫攻坚的一个方面。据了解,2019年,惠东县积极构建农产品供销大平台,努力打通农副产品销售流通环节,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工作,助推脱贫攻坚。建立新型乡村助农服务示范体系。总投入60万元,建成1个县域助农综合服务平台和9个助农服务中心,通过积极收购特色农副产品,实现产品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增加贫困户收入。同时,于2019年8月建成一个农产品展销中心,积极宣传推介优质安全农产品,并投放到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广东供销会馆展示,努力与广东省供销社助农平台对接,截至2019年年底销售惠东县农产品30多万元。同年,投入约94万元建成5个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完善农产品销售网络,为全面铺开线上线下有效对接打下基础,搭台让农产品畅销。村口鲜艳的红色标语以及雕塑,彰显出惠东县多祝镇八维村的红色基因。整洁明亮的水泥村道、两旁房屋的主题彩绘,洋房、活动广场、连片的稻田……昔日贫困村彻底甩掉贫困帽子,村民生活幸福而和谐。该村的红色革命村建设项目已经接近完工,展览馆等设施也已经建成。受疫情影响,村里春耕情况有一定的滞后,但目前已经完成了春耕,村中种植的番石榴等农产品在电商平台等帮扶下,逐渐走上正轨。八维村位于多祝镇东北部,下辖14个村民小组,总户籍676户3484人。该村属于传统农耕村落,耕地总面积4565亩,山地总面积32000亩,土地、水面资源丰富。据八维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伟明介绍,2019年初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人口181人,其中9户无劳动能力低保20人,10户五保户10人,2019~2020学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在校学生41人。到2019年底,已经实现脱贫攻坚“三个100%”目标,所有贫困人员均参加医疗保险,符合政策救济的贫困户,各项补助均已落实到户。全村纳入2016~2018年农村危房改造的为43户,已全部入住改造后的新房。建档立卡贫困户教育生活补助款全部到位,无一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黄伟明指着村委会屋顶的光伏发电设施说,2016年至今,定点扶贫单位市交通运输局累计筹措资金191.83万元,主要用于建设光伏发电项目、贫困户奖补和慰问项目、新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路灯建设项目缺口资金。目前,光伏发电项目已经投入使用,而村中的道路、路灯等设施已经完成了升级,村民生活质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惠东县发挥县级统筹作用,把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保健康、稳收入、促销售、助读书、防返贫、促脱贫”等举措,使得全县贫困户受到疫情冲击影响较小。比如,用好保洁环卫、巡查值守等临时岗位,优先安排因疫情暂时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又如,发挥消费扶贫平台优势,解决马铃薯、青枣等农产品滞销难题,有效帮扶5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00多人解决马铃薯产销对接问题。惠东县还推出一揽子保险保障支持,增强贫困户风险抵御能力。在全市率先建立以保险和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的模式,由政府出资为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由农村住房保险、农业种养保险、贫困人口补充医疗保险、贫困人口人身意外保险、贫困人口自然灾害公共责任保险等5个险种组成的一揽子保险,确保贫困户“脱贫路上零风险”。截至目前,该县财政累计投保1133.78万元,理赔人数达1617人次,理赔金额共计592.86万元,为精准扶贫相对贫困人口应对各类风险提供全面的保险保障,为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作为先进经验在全市推广。近年来,惠东县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在评残、产业扶贫等方面作出了尝试。2019年9月前,由于精神类评残定点机构设在市第二人民医院,为解决该县疑似精神残疾人办证难问题,该县残联主动邀请市定点评残机构到该县开展下乡评残工作,并积极争取将定点评残业务下移到县慢性病防治站。惠东县自然资源丰富,山区面积大。在过去长时间的发展当中,山区片区因为地理环境、交通等因素的制约,相比当地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山区乡镇成为脱贫攻坚主战场。2019年11月6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以《以柑为媒打造东西两地扶贫新模式》为题,报道惠东一名种植户带领一群来自云南的瑶族同胞,在惠东种植山瑶柑,人均年收入达到7万元以上,探索出一条东西相结合的扶贫新路径。借此东风,惠东县组织举办首届“山瑶柑节”,主打山瑶柑、岩茶、横坑茶等农产品和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客商总计超过2万人次,共销售签约总值超过1600万元。“山瑶柑节”上,当地企业成功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盒马鲜生公司签约,推动消费扶贫,进一步带动当地3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除了积极探索山区脱贫新路子外,惠东县坚持山海统筹,抓住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将脱贫攻坚工作与实施山海统筹发展战略同步推进,累计投入超15亿元,通过实施高潭老区“三个基地、十件实事”和安墩革命老区系列项目,成立九龙峰旅游区管委会,推动高潭安墩宝口连片开发,老区山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提升,交通、医疗卫生、教育、农田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红色、绿色旅游产业发展初具规模,造血功能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决胜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胜利的曙光渐近。然而,贫困村、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仍是一个短板。怎么解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惠东全县上下迅速形成共识:在脱贫的土壤上增强造血功能,让曾经的贫困村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乃至打造成为专业村,让贫困户成为致富路上的实力派。多祝镇八维村华地头村民小组山包下的30多亩地,被黑色塑料膜包裹得严严实实。塑料膜下,一种名为广金钱草的中草药正在发芽。数月后将长成一株株生机盎然的小药草。小小的药草承载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更承载着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新希望。这是该村刚刚引进的中草药种植项目,接下来的半年时间,这一株株小小的中草药将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又一稳定来源。黄伟明说,这个项目系村里自主引进的项目,旨在拓宽村民的收入来源,突破仅依靠光伏发电、山林出租等收入的局限,让村民获得更稳定更有成效的项目支撑。同时,成立青年创业服务中心,积极鼓励该村有条件的村民回乡创业,并对他们进行扶持,“我们村里的光伏发电项目和火龙果种植,都是通过该中心引进的。”这边,八维村村民通过拓宽种植渠道,引进中草药种植项目来改善自身造血功能;那一边,永和村则看上了乡村旅游这一块。在何建强的带领下,记者穿过崎岖的山路,进入到一个“世外桃源”。在大山山坳处,36栋富有民俗色彩的房子嵌在山林当中,在绿水环绕和翠竹相伴中,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如同世外桃源。何建强说,此处是白水村民小组,在扶贫单位恒大集团的支持下,建成了36栋民宿。“有了这些资源,我们就可以利用当地的风电项目和自然环境,把这个地方打造成乡村旅游点。”何建强说,该项目涉及众多元素,包括民宿、农家乐、绿道等,旅游点成功打造后,将给当地村民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彻底改造该村造血功能。造血功能的改造需要在保障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惠东县将继续加强扶贫系统大数据管理,优化数据平台建设,健全对脱贫不稳定户及边缘贫困人口的动态监测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防止返贫。推进落实2020年新出台的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政策,细化落实“按户保”“按人保”和临时救助政策,积极提高低收入群众保障标准,为脱贫攻坚增强“双保障”。抓好“扶贫车间”建设,实施“就地就近就业”计划,增加贫困人口就业机会。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安置力度,空缺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贫困户。惠东县还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完善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机制,密切规划、政策、措施、制度、资金等方面的衔接,确保脱贫高质量和成果可持续。继续推进高潭老区“三个基地、十件实事”和安墩老区振兴发展系列项目,谋划串珠成链,科学推动高潭、宝口、安墩三点开发建设,形成互动的连片开发格局,加快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基础。在此基础上,该县持续做好产业扶贫,依托惠东县沿江蔬菜种植、沿海冬种马铃薯及山区红色旅游等产业,大力推进蔬菜、马铃薯、粤港澳流动渔民深海网箱养殖三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动参与产业扶贫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积极培育一批服务农村的电商消费平台,拓展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