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街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601户,1515人。截至今年3月底,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脱贫退出601户1515人,退出率达100%;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6.05%;352名贫困户子女的教育生活费补助发放率达100%;困难群众建房、上学、就医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惠东县大岭街道脱贫攻坚战果不断,捷报频传,街道全体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在扶贫路上用辛勤和汗水书写着魄力与担当。
大岭街道办。
投入 2017年以来共投入2470多万元
“感谢上级政府给予我资金支持,使得5亩多的蔬菜种植有了启动资金后,得以顺利实施。”彭白村一温姓村民感慨地说,今年以来,通过蔬菜种植,自家开始有了稳定的收入,最终使他家告别了贫困。在大岭街道,像这位温姓村民一样得到政府资金扶持告别贫困的有很多,这些村民有了启动资金后,纷纷发展优质水稻、有机蔬菜等种植,并逐渐实现脱贫。
产业扶贫项目-玉米种植。
据介绍,2017年以来,大岭街道共投入约2476万元,用于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其中2017年精准扶贫年度项目总额1571.21万元,帮扶单位自筹资金93.76万元;2018年精准扶贫年度项目总额318.99万元,帮扶单位自筹资金69.92万元;2019年精准扶贫年度项目总额384.42万元,帮扶单位自筹资金29.49万元;截至2020年3月底,共投入精准扶贫年度项目总额202万元,帮扶单位自筹资金26.4万元。按照上级安排,当地财政所对该街道统筹使用扶贫资金项目开展绩效评价,结果均为良好。
措施 全方位开展精准扶贫
按照市委提效抓队伍的精神,该街道首先花大力气抓好贫困村的党建扶贫。建设村级基层党组织,实施“第一议题”制度,加强党组织制度建设;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精准培养贫困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探索实行“储备人选帮带制”等机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储备人选。截至目前,该街道已选配村党组织书记储备人选29名。深化“强村固组”工程,建成大岭“互联网+”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核心引领作用。充实乡村脱贫攻坚工作力量,建立党建服务团,选派一批党员干部到14个村(社区)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通过结对帮扶,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发展优势。建立激励担当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贯彻执行《惠州市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暂行)》,落实27条具体措施,进一步激励扶贫干部担当作为。
村要发展,产业要壮大。为抓好产业扶贫,当地实施县级统筹项目,该街道255户947人,每人享受983元,共领取93.09万元有劳动力贫困户100%实现资产性收益分红。2016年至今,当地协调多家农业经营主体进村参与扶贫对接工作,与85户有意愿的有劳动力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稳步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农产品能否及时畅销,直接关系村民收入。为抓好消费扶贫。当地以街道14个村(社区)为重点,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支持对象,以购买贫困群众农特产品和服务为主要手段,动员街道办、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广泛参与,形成消费扶贫新格局。如该街道供销社建立了新型乡村助农服务示范体系、农产品展销中心,通过供销网络努力打通农副产品销售流通环节,有效地促进了农产品销售。
让村民就业,促村民增收,是大岭街道脱贫攻坚重点工作之一。为抓好就业扶贫,该街道千方百计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活难、就业难等问题,积极动员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以技能培训提升低收入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2016年至今,举办扶贫招聘会多场,参会企业125多家,提供就业岗位420多个,免费服务1500人次,提供劳动维权服务,发放宣传材料达5120余份。
在此基础上,街道创新工作举措,解决重点难题。结合工作情况,召开专题会议8次,对重点难题进行讨论,并针对性推进解决,取得明显效果。如针对部分危房改造户因缺乏资金未能及时装修入住的问题,向惠东县慈善总会申请给予每户贫困户1万元补助,确保其能装修入住;针对疑似精神残疾人贫困户存在办证难、无法领取残疾补贴的问题,通过组建评残工作组拉网式进村入户进行排查摸底、理清实际底数,集中服务、上门办证,解决“评残”鉴定部门多、程序繁琐、残疾人家庭办证多有不便的情况,确保其及时足额领取补贴;帮助解决困难群众建房、上学、就医等问题。
成效 生活有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小孩上学的费用终于有了着落。”万松村贫困户,家有三个大学生在读的贺爱花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此前,贺爱花为筹集孩子学费绞尽脑汁,四处筹款,生活过得举步维艰。为有效保障教育,贫困孩子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落,大岭街道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不断完善从学前到大学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建立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全面排查机制,全面落实建档立卡学生“两免一补”、“三免一助”政策,实现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
为使困难群众生活有最低保障。该街道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1515人纳入低保、五保,实现建档立卡社会保障兜底“全覆盖”。确保最困难的群体一户不漏、一人不落地脱贫,是该街道各部门服务支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大局、推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责任。
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大岭街道开展贫困户住房的全覆盖普查鉴定工作,进一步核准农村危房底数,落实农村危房改造认定标准和信息公示要求,全面完成所有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确保应改尽改。落实各级补助资金,完善分类分级补助标准。加大“建新拆旧”工作力度,提升危房改造质量,完善危房改造水电路网配套建设,确保贫困群众安居乐业。2016年至2018年,共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143户,竣工率100%。2019年,经该街道排查,新增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C、D级危房需要进行改造(加固)。截至2020年3月底,该街道住房安全保障率达100%。
为确保困难群众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大岭街道根据上级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标准,核准底数,协调相关部门,明确解决方案,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强化水源保护,发展适度规模集中供水,大力提高贫困地区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水质合格率,全街道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保障达100%。
此外,大岭街道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商业保险”模式,在保证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与全民一致基础上,加大医疗救助、专项救治和其他保障力度;针对贫困老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统筹落实好低保、特困救助、扶贫助残、临时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降低特殊群体的返贫风险;县政府全额资助大岭街道建档立卡贫困户1515人,已购买医疗保险人数1515人,医疗政策落实率100%,实现应保尽保。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质量上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彻底告别过去的困窘生活状况。”当地许多群众这样说。
亮点 因村制宜,精准施策,贫困村走出一片新天地 彭白村变“输血”为“造血”
近年来,彭白村不断优化扶贫开发基础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修建村公共服务站、道路、堤坝等,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强化地域生态、资源、区位等方面优势。优化投资营商环境。加强社会组织及企业参与持贫工作的机制建设,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税收优惠、土地便利等政策,为社会力量、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扶贫开发创造便利条件。加大对现代农林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组织及企业发挥资源、资金、信息、专业技术等方面优势,参与扶贫开发。
彭白村文明实践站。
在街道办及驻点单位等帮助下,彭白村还注重培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引导贫困对象选准致富路径,变“输血”为“造血”。夯实传统农业。培育壮大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扩大经济果林、优质稻米、苗木花卉等产业规模,适度发展养殖、水产等农业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新型农业。2017年,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牵头引进惠州市新海翔实业有限公司、联丰创展实业有限公司等帮扶企业,建设彭白亮点扶贫种植基地,让贫困户有了固定收入;规划发展观光农业,打造农业观光旅游、特色客家生态村落,带动农业专业合作连片发展,实现村村都有扶贫产业、户户都有增收项目,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目前彭白村扶贫种植项目是惠州市“百企扶百村”快速落地、规模较大的扶贫项目,也是目前惠州市率先能够让贫困户保持固定收入且稳定增长的农业产业项目。
驻点单位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还启动光伏发电项目,着力提高村集体收入和防止贫困户返贫。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已于2020年4月15日正式并网发电,截止至6月24日累计发电6800度,运行情况良好。驻村工作组已为彭白村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向市、县两级扶贫办申请扶贫优惠电价0.98元/度,目前已通过审批。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收益的25%用于村委会日常开支,收益的75%分给贫困户,有效防止贫困户返贫。
村委楼顶的光伏发电项目。
同时,该村还引进规划设计专家,助力彭白村乡村规划建设。引入惠州市规划委员会委员、规划专家张春为彭白村提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和乡村规划思路。结合彭白村的实际,就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如何实施、乡村规划方案制订进行深刻的研究和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设计规划以确保村委经济收入快速增长、贫困户实现持续造血长期脱贫为前提,按照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模式作出科学务实的设计规划,充分做足做实前期调研摸底工作,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目前,该村在整合资源,将尽快使前期的规划项目落地实施见成效。村“两委”则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机遇,积极主动发挥好主导作用,让村集体、贫困户真正享受到红利,早日脱贫致富。并聚力彭白村脱贫攻坚,立足长远出谋划策,逐步构建出农业观光旅游、特色客家生态村落的新农村示范村目标。
白沙布村
培育致富“领头雁”
一个村能否致富,带头人是关键。该村充分发挥共青团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牢牢把握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制定了《惠东共青团助力精准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和《共青团惠东县委关于培育“领头雁”农村青年人才助力精准脱贫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配套方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聚焦生产、教育、公益、人才和贫困地区团的基层基础工作等领域,积极培育农村青年人才助力精准脱贫;摸清本地吸纳、带动贫困户就业生产的企业、合作社或个人,发掘4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含致富能人、返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学子、社会组织骨干、新生代职业农民、退伍军人等),培育“领头雁”农村青年人才队伍,成立“领头雁”培养对象数据库和导师资源库。组织30名农村创业青年参加团市委举办的“领头雁”农村青年人才创业综合培训班,形成“领头雁”农村致富带头人互助交流社群和生态圈,实现资源共享和对贫困人群的辐射带动,通过技能及知识的培养引导贫困人口劳动脱贫。目前,“领头雁”农村致富带头人在各自发挥着聪明才智,努力发展着潜力较大的种植、养殖等项目,并带动全体村民共同致富。
万松村
富余劳动力走上工作岗位
前不久,对口万松村的帮扶单位TCL科技集团扶贫工作组协调公司人力资源部,到万松村开展专场招聘会。提供普工和质检员、仓管员、设备维修等技工岗位。同等条件下,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录用。据了解,此次招聘会上,万松村有20多人报名,并走上了工作岗位,20多个家庭每月有了稳定收入。招聘活动结束后,TCL科技集团扶贫工作组还表示,将把万松村民广场作为固定的招聘咨询联络点,持续为贫困户和万松村民提供就业帮助。
据介绍,从2016年开始,TCL科技集团扶贫工作组协调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定向招工,提供临时工、产线工人等就业岗位。特别是贫困户家大学生,提供一些暑假工和实习岗位,帮助他们增加收入的同时提升个人技能。接下来,TCL科技集团扶贫工作组会继续做好稳岗就业,促进消费扶贫、切实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