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记者走进泰园社区街头公园,发现这里不仅环境优美,健身设施也很完善,“早点起床走一走、练一练,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家住泰园社区的何大哥说。
近年来,一座座街头公园正悄然走进惠东市民的生活,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市民群众纷纷为此点赞,折射出惠东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实效。当前,惠东正全力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通过着力改善城市环境、公共秩序等脏乱差的问题,以民生为核心、“绣花”般推动各项整改行动落实落细,不仅提高了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也在耳濡目染中提升了市民综合素质,城市文明程度跃上新台阶。“天更蓝、水更清、树更多、街更净、路更畅、夜更美、城更靓”,正成为文明美丽惠东的新标签。

在惠东县城人民路与解放路交会处,有一座颇具历史韵味的古井——街尾井。这座井始建于明朝初期,因两井并列,一大一小,故称鸳鸯井、珍珠井,又因其坐落在平山老城区的旧街尾,被市民俗称街尾井。据传,两井隔不盈尺,泉源一脉贯通,但水质却咸淡各异,令人称奇。在惠东人的记忆中,街尾井是县城最繁华的地方之一,街道两侧商铺林立贸易繁华,人来人往中热闹非凡。不过,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街尾井井水大不如前,渐渐失去了原有价值,还成为阻碍交通的“鸡肋”。2018年前后,惠东对街尾井及周边环境进行重新改造。如今,这里已成为一处美丽宽敞的街头公园,绿植环绕的小广场中央,三个铜像雕塑栩栩如生,静默无言中诉说着历史。市民茶余饭后总会漫步于此,也是社区举办活动的重要场所。以文化与自然结合为理念,将街尾井以街头公园的方式改造融入城市发展,是惠东着力于美化和改善市容市貌的典型案例。像这样的街头公园,惠东已建成越来越多。比如,原惠东县广播电视大学旧址,设置有景观小品、石凳、健身设施的渔归园公园;泰园片区鞋材东路与宝祥路交叉口,设置有草坪、凉亭、浮雕景观墙、鹅卵石步道、健身设施等区域的泰园社区街头公园;蕉田社区矮岭村,建设了有凉亭、花廊、篮球场、游园步道等设施的矮岭公园……这些街头公园,不仅周边绿树环绕、环境优美,还有健身、观览区域,既体现了城市的文化艺术气息,又突出了街头公园的游憩娱乐功能,真正实现可观、可游、可赏、可憩。当前,大数据中心、新材料产业园、两大科学装置等大项目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惠东成崛起之势,与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相伴而生的,是广大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愈加凸显。随着街头公园、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的出现,补齐了影响惠东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是城市发展理念转变的写照,更是一种城市文化的表达,体现了惠东以改善民生为核心,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执政为民发展理念。“围绕县城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绿色宜居生态格局,我们将继续推进县城规划区系列街头公园建设。”惠东县公用事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内,惠东还将建成5处街头公园,另外再开工4处、规划5处,形成城市公园环绕;同时,惠东将加强已建成交付使用街头公园的日常维护及管理,全面提升县城的景观品质,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全力建设美丽家园。“家园整洁人人有责、爱护环境从我做起……”近日,在惠东的许多村庄,乡道旁的垃圾桶已经“大变样”,从以前的垃圾桶、垃圾池变成了四个颜色不同的新型垃圾箱;更细心的村民还会发现,村里的村规民约也多了一条内容,垃圾分类已经被写入村规民约。垃圾分类进农村,是今年惠东全县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一环。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全县290个村(社区)已全部完成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修订工作,并通过村(居)务公开栏、LED、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向群众展示;同时,全县各村(社区)均设置了定点垃圾回收点,并配置生活垃圾分类公示牌和新型垃圾分类桶。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到市民的生活环境,也是一座城市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向发力、多管齐下。当前,惠东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基础工程。该县根据实际编制相应的管理办法,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联动协调机制,并从宣传动员、环境整治行动等多个角度组织发动全县人民共同参与。5月,惠东出台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指引,揭开了绿色环保理念的时代序幕;6月,惠东启动生活垃圾分类“五进”(进社区、机关、校园、企业、乡村)宣传活动,全县掀起垃圾分类大行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入全新阶段。与此同时,惠东还着力提高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平,以满足更高标准的垃圾分类要求。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惠东正加快“大分流”和“小分类”的垃圾处理运输设施建设,今年底前将分别建成年处理能力50万吨以上的建筑垃圾消纳处理场,以及日处理能力50吨以上的餐厨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力争在2022年底前,实现破旧衣物回收网络100%全覆盖。事实上,对政府部门来说,垃圾分类还带来全新的社会治理课题。尤其在规避政策引导出现“一刀切”“一阵风”等不良现象方面,惠东正着力做好改革创新的文章,下足“绣花”功夫。“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迅速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完善各类设施,全面落实工作责任,让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为日常生活新时尚。”惠东县副县长赖文辉说,当前,惠东已经确立长远的建设目标,最终要形成链条流程,将前端分类投放,到终端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各类设备设施统一标准,逐步完善责任体系,建立健全长效垃圾分类机制,真正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做好办实。

在惠东县城平山街道城东社区,昔日脏乱差、满墙“牛皮癣”的墙面正在被干净整洁的墙绘取代,社区文明和谐新风扑面。日前,记者来到平山街道城东社区看到,社区内的不少墙壁上,画了内容丰富的漫画,“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正面的社会观是漫画里的主要内容。平山街道城东社区“两委”干部告诉记者,原来的墙壁上贴满了各种“牛皮癣”小广告,严重影响社区美观,于是,用墙绘赶走“城市牛皮癣”的想法便产生了。让社区工作人员感到欣慰的是,自从彩绘墙完工后,便很少发生乱涂乱画、乱贴“牛皮癣”等人为破坏的情况,居民们主动且自愿加入到保护墙绘的队伍中来。多姿多彩的墙绘,为邻里间情感沟通搭建了桥梁,也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亲切感,成为创文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是城东社区今年创文工作一大亮点。当前,惠东开展各类环境整治工作,通过整治腾空间、提档次、促形象,全面营造安全、有序的城市市容环境。无形中,也让广大市民更加关注生活周边环境,形成了自觉遵守文明道德规范、共同创文的良好氛围。据统计,6月份以来,惠东共出动车辆170多车次、工作人员420多人次,依法拆除未经许可、违规设置、超期设置或存在安全隐患以及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户外广告招牌3900多个,有效消除违法违规户外广告带来的“视觉污染”,进一步刷亮城市“天际线”。与此同时,惠东持续开展夜间市容市貌整治行动,力求“白”加“黑”市容秩序双提升。近一周来,共整治夜间占道乱摆卖流动摊档590多档,规范跨门店经营商铺610多户,清理乱设置移动广告招牌170多个,清拆横幅、布幔60余处,清除乱堆放杂物250余处。市容市貌是展现一座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的窗户,也是体现城市文明的关键。一座城市能否有效吸引人才落户、能否吸引项目投资,市容市貌是肉眼可见的直观标准。当前,惠东正阔步前行在重返一流行列的道路上,是吸聚物流、人流、资金流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市容市貌是不可或缺的加分项。如今,随着各项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个干净整洁、安全有序、舒适优美的市容环境,正在全县市民眼前呈现。惠东县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以环境提升整治行动为抓手,积极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以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的勇气和担当,推动创文工作向纵深发展。惠东正迎来文明城市创建的关键“大考”,创建成功的话,将补全惠州文明城市全覆盖的最后一块拼图。“文明创建是最大的民生事业。”日前,惠东县委书记郭武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语中的,创建文明城市的目的不是为了拿牌子、争荣誉,保障和改善民生才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惠东全县以志在必得的决心推进各项文明创建任务。明显可观的是,通过多年努力,惠东夯实了文明创建的良好基础:街道变宽了、公园增多了、城镇变整洁了、交通秩序变好了……用网络语言来讲,惠东的“颜值”是越来越高了。不过,真正能让文明创建“开花结果”,需要的是“颜值”与“气质”的内外兼修,既要改变市容市貌的“面子”,也要成就朴实惠民的“里子”,实现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双重提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建文明城市更应重视和解决“为谁创城、为何创城”的问题,只有明确目标,创文工作才能获得不竭动力。创城为民,创城惠民,创城靠民。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这件事,就必须更紧密地依靠和发动群众。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充分发掘来自群众的智慧与力量,让市民真正成为文明城市创建中的实践者、参与者和验收者。怎样的文明创建才有效果,市民拥有绝对话语权。要建立健全市民参与文明创建的方式和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并通过展开以提升市民素质为核心的各类主体实践、道德教育和社会志愿服务等,提高全民创文知晓度和参与度,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氛围。大考当下,惠东更应以岭东雄郡的历史文化底气、务实创新的时代精神全力迎战,使出能打胜仗、敢打胜仗的勇气与干劲,坚定信心与决心,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实事。以民生的改善,赢得民心,凝聚全民建设文明城市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