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惠东县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县文明办、县环卫局、县爱卫办召开爱国卫生运动新闻发布会,通报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惠东县环卫局主要负责人透露惠东县加快推进惠东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三期(焚烧发电)工程暨餐厨垃圾协同处理项目建设,决心解决垃圾分类和处理的难点问题。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结合疫情防控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是简单的清扫卫生,而需要从人居环境、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推广普及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打牢人民身体健康的底子,才能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疫情防控阶段,爱国卫生运动不仅有效地改善了环境的卫生状况,也为疫情防控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惠东县爱国卫生工作坚持以保障全县人民健康为核心,以卫生城镇创建为抓手,不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和公共卫生管理上水平,取得了较好成效。
惠东县于2014年开始启动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并于2016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2019年,该县顺利通过省级复查。同时,近三年来,惠东县各镇(街道、管委会)积极开展卫生创建活动,截至2019年底,该县除县城外14个镇(管委会)成功创建省卫生镇4个、市卫生镇2个,省卫生村188个,建成市卫生村56个,省卫生村占全县245个行政村的76.7%,市级以上卫生村占比达到99.6%。
疫情发生以来,惠东县以新时代文明创建和文明实践为抓手,结合本地实际,大力贯彻落实省文明委部署开展的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七大行动”和市精神文明建设有关工作要求,广泛开展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人居环境和饮食习惯改善、社会心理健康等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推动该县向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转变。
近年来,该县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践行“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在全县掀起学雷锋志愿服务高潮,目前,惠东县共有注册志愿者18.4万人。今年以来,该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建设为契机,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主体,部署了7000多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目前活动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同时,正在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调度指挥平台建设,大力推广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相贯通的“四单”工作模式,惠东全县正在掀起一股强大的“文明风”。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加大投入,努力解决好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全链条的设施配套问题。”惠东县环卫局主要负责人说,生活垃圾分类是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内容,在惠东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惠东环卫编制印发了《惠东县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和《惠东县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技术指引》,完善了顶层设计,制定了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这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宣传先行、设施先行、党政机关先行、示范点打造先行”的工作思路,“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惠东县推进垃圾分类已迈出了坚实步伐”。
该负责人表示,惠东今后将加快推进惠东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三期(焚烧发电)工程暨餐厨垃圾协同处理项目建设。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估算8.89亿元,按计划将于今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和招标选取社会资本投资,明年年初启动建设。项目将建设两条日处理能力各75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生产线和日处理能力150吨以上的的餐厨垃圾终端处理设施。项目建成后,惠东县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能力将达到2700吨/天,全县餐厨垃圾处理能力将达到200吨/天,基本满足全县垃圾分类处置需求。
另外,今年惠东县计划在现有基础上,再投入400万元,逐步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和分类运输车辆,确保满足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收运要求。逐步淘汰由物业单位直接将垃圾运送至中转站的工作模式,实行管理责任人分类集中、环卫部门统一收集转运的工作模式,确保前端分类投放至终端分类处理的顺利对接,尽力避免出现“混装混运混合处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