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理论及政策依据
(一)理论依据
(二)政策依据
二、惠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必要性
(一)绿色发展是惠州发展战略的题中之意——湾区生态担当
(二)绿色发展是惠州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经之路
(三)绿色发展是惠州实现赶超崛起的关键之策
三惠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础优势
(一)区位优越
(二)交通便利
(三)生态品牌
(四)经济潜力
最终成果简介
一、理论及政策依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重要论断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重构,实现了价值指引与实践指向的有机统一,为美丽中国建设、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一)理论依据
依照科学史家库恩的科学范式论分析,绿色发展其实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进行革命的变革式、预防式的系统性反思,其本质上是以破解经济增长范式为根基的。
(二)政策依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并及时确立了基本国策,环境法制建设不断完善,依法防治污染、环境整治督查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从而逐渐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道路。
二、惠州“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惠州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经济总量已破4000亿元大关,常住人口增至近500万,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但是,客观讲,我们与国内一流城市的奋斗目标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尤其是绿色发展方面。
(一)绿色发展是惠州发展战略的题中之意——湾区生态担当
在全球范围内,每个著名湾区的发达城市群都至少有一座生态出众的山水城市。这座生态新城不仅代表着自然资源的“颜值担当”,还代表着快速发展中的“生态担当”。
(二)绿色发展是惠州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经之路
解决城市发展生态困境,亟待“惠州山水”这味药。不能不看到,过去的十年,确实是惠州飞速发展的十年,城市面貌变化巨大,经济总量十年翻了两番。
(三)绿色发展是惠州实现赶超崛起的关键之策
相对于广州的中心枢纽地位、深圳的创新中心,佛、莞的制造优势,惠州凭借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于一体的丰富山水形态而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
三 惠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础优势
(一)区位优越
粤港澳大湾区是集全国力量建设的重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下一个增长极,常住人口超过6700万人,居民支付能力强,背靠广深港三个超级大城市。
(二)交通便利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惠州正在加快对外大联通,在市区“两环八射”快速进出城体系基础上,构建全市域网格型骨干快速路支撑体系,建设半小时通达广深港特大城市的快速通道。同时,大力发展”两港”运输,以及高铁等远距离运输方式,将惠州打造成大湾区东岸的枢纽门户城市。
(三)生态品牌
以绿色现代化山水城市为发展目标的惠州在湾区独树一帜,作为全省首个地级市的“国家森林城市”,惠州森林覆盖率达62.34%,居珠三角第二位,远超广深佛莞。
(四)经济潜力
惠州位于大湾区东岸,是重要节点城市。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连接各大中心城市,起着实现中心城市经济互通的作用。
虽然惠州拥有相对独特的自然禀赋和资源优势,但惠州面临的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十分复杂。随着惠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水环境保护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
(一)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深入推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突出抓好生态保护和修复,从源头上防治环境污染,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和“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工程。
(三)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运用到惠州高质量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各层面。
(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相关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
未来,人们所追求的不再是回归田园的返璞归真,而是“左右逢源”的现代山水。
这既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必然选择,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值得指出的是,培育与构建与新时代惠州生态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生态伦理,这是需要长期研究和解决的一项现实性课题和战略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