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明清惠州海防的地理形式
二、明清惠州海防的地位和作用
(一)明清惠州是抵御海寇的前沿重地
(二)惠州在解决清末南海岛屿主权争端中发挥的作用
三、明清惠州的海防设施与防务建置
(一)卫所
(二)巡检司
(三)水寨
(四)炮台
(五)兵员
四、惠州海防文化遗产之考证
(一)所城和烽火台遗址
(二)炮台遗址
(三)非遗遗产
五、惠州海防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
(一)提升海防文化内涵,重现历史文脉
(二)从空间上对接“休闲湾区”,打造海防“接力游”
(三)从内容上对接“人文湾区”,擦亮区域共同文化招牌
六、结论
最终成果简介
明清惠州是广东的海防重地。厚重的海防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海防文化遗产。通过实地调查,笔者发现惠州现存的海防文化遗产存在以下特点:从空间维度上看,大部分集中于稔平半岛,便于连片开发。从时间维度上来看,跨越明清两个朝代,时间序列较为完整。从历史发展来看,明清惠州府包括深圳和潮州的一部分,因此在海防文化遗产的开发中要以一种开放姿态去积极对接。
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区域文化上的互联和互通进入了新境界。惠州海防文化遗产要充分利用这次“湾区机遇”,调整发展思路,从自身的单打独斗转变为打好“团队赛”。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提升海防文化内涵,重现历史文脉。目前惠州的海防文化遗产仅平海所城保存比较完整,炮台、烽火台等遗址损毁较为严重。导致出现了以平海所城来代指整个惠州海防的现象。但从历史上看,平海所城只是惠州厚重海防历史的一部分,因此依据历史文献对炮台和烽火台等遗址进行还原,使这些遗址与保存较好的平海所城一起,再现明清惠州的海防体系,不仅能对惠州的海防文化进行完整的诠释,更可以提升惠州海防文化遗产的整体知名度。
(二)从空间上对接“休闲湾区”,打造海防“接力游”。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未来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不是仅凭自身力量一枝独秀,而是要善于利用它所在区域的整体能级。因此惠州要利用目前广东省规划文化遗产游径、古驿道和滨海景观公路的契机,积极对接“休闲湾区”建设。将文化遗产游径、古驿道和滨海景观公路作为“串联路径”,把惠州的海防文化遗产“串珠成链”,同湾区内的海防文化遗产融为一个整体。在“明清广东海防”这个共同的历史文化品牌下,将自身打造成为湾区海防“接力游”的一部分,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从内容上对接“人文湾区”,擦亮区域共同文化招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要共建人文湾区,而人文湾区建设的实质就是湾区内各个城市的特色文化从“各美其美”向“美美与共”发展。因此惠州海防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核心不是“形”的叠加,而是“神”的连接。惠州历史上作为广东海防东路的重心,是整个广东海防故事中绕不开的一环,但惠州单凭自身的海防遗址也不具备单独讲好一个海防故事的能力。因此要将自身融入到明清广东海防故事之中,凭借共同的海防故事主线,通过与深圳、潮州联合办展,共同申遗的方式,一起擦亮地域文化品牌,共同得到人气的提升。
惠州海防文化遗产不仅是“岭东雄郡”雄武气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惠州千年古城文化中宝贵的海洋基因。因此要开发利用好这笔历史财富,为把惠州打造成为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