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课题报告

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精准化 打造惠城区一流人才队伍

2019-11-22 12:22:03 来源:惠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目录

  前言

  一、惠城区干部教育培训取得的成果

  (一)坚持党校姓党,注重理论提升。

  (二)注重分类施教。

  (三)培训形式多样。坚持集中培训与在岗自学相结合。

  (四)强师重教。

  二、惠城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训对象不精准。

  (二)培训内容不精准。

  (三)培训管理不精准

  三、改进惠城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统筹谋划,精准选拔培训对象。

  1、建立干部培训档案。

  2、精挑细选培训对象。

  3、加大调训力度。

  (二)坚持按需施教,精准设置培训内容。

  1、聚焦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

  2、围绕中心工作精准制定培训计划,开展相关专题培训。

  3、广纳名师,提升培训内容的精准度。

  4、精心打造体现地方特色的教学课程。

  (三)严肃学风,精准管理

  1、严格落实审批报备制度。

  2、严格落实学分考核制度。

  3、严格落实监督管理制度。

惠城区“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精准化水平”

专题调研最终成果简介

  2019年年初,惠城区委组织部和区委党校联合成立“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精准化水平”专题调研组,对惠城区的干部教育培训情况展开调研。2019年5月至10月期间,调研组围绕“精”“准”培训展开调查,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分析,调研组最后拿出一份比较详尽的调研报告,报告总结了惠城区近几年来在干部培训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对惠城区干部培训精准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惠城区干部培训工作存在三大问题:

  (一)受训对象不精准;各单位都存在领导干部参与培训的机会多,一般干部获得培训的机会少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有些领导思想上把干部培训当作软任务,有的单位将参加培训当成福利或者放松的机会。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干部培训与干部使用的衔接不够的体制机制。

  (二)培训内容不精准;

  培训部门提供的培训内容与参加培训的单位、学员的需求不适应、相脱节。一是理论学习与解决实践问题脱节,二是培训内容不系统。原因在于培训缺乏统筹规划,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不能满足现代党政干部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需要。

  (三)培训管理不精准。

  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存在,学员培训中普遍存在工学矛盾,有的单位和学员思想不够重视,认为学习是软任务,造成一些不良学风的存在。培训方式不够灵活多样,难以抓住干部的“兴奋点”。培训后的成果转化和运用,学用结合不够紧密,没有后续的跟踪考核,缺少干部培训成果转化考核体系,往往使培训不能达到预想效果。

  针对这些影响干部培训质量的问题,调研组提出一系列的对策建议,包括

  (一)精选受训对象;

  建立干部培训档案,打破按职级级别调训的惯例,结合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和岗位需求等情况精准调训干部。注重将干部培训信息库、年度考核情况和培训内容相结合,确保培训对象精准。加大调训力度,改变传统的单位自愿选派做法,实行点名调训,使培训的软要求变成硬任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以此来保证各级干部能够达到应参加培训的时间要求。

  (二)精准设置培训内容;

  1、聚焦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

  2、围绕中心工作精准制定培训计划,开展相关专题培训。

  3、广纳名师,提升培训内容的精准度。建立完善教育培训师资库。加强在线学习平台建设,积极发展网络培训,尝试开放式办学,对标对表深圳。

  4、精心打造体现地方特色的教学课程。打造新时代新型的具有东江流域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严肃学风,精准管理。

  1、严格落实审批报备制度。统筹做好全区干部培训工作。

  2、严格落实学分考核制度。把学分考核与干部年度考核评优结合起来。

  3、严格落实监督管理制度。注重落实跟班制度,严格考勤制度,强化学员管理,切实形成良好学风。

  报告对县区级干部培训工作和基层党校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和建议,比如建立干部培训档案,加大干部调训力度,加强师资库建设,加强线上学习平台建设,开放式办学等建议,对基层干部培训工作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文成文后,中共中央印发《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出台《党校工作条例》、广东省出台《县级党校办学水平考评指标体系》,一系列文件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对照文件要求,我们还需不断充实、调整调研的内容,特别是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风学风建设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调研。


作者:黄志生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