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课题报告

惠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的研究

2019-11-15 13:02:32 来源:惠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目录

  第1节  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节  研究成果

  2.1提升大气环境治理气象先导联动服务能力

  2.1.1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共赢机制

  2.1.2联合开展科学研究

  2.1.3全方位多举措提升能力

  2.1.4建立联动机制联合发布信息

  2.2提升生态旅游气象保障能力

  2.2.1建立省市县生态旅游气象服务联动机制

  2.2.2建设生态旅游气象观测系统和服务平台

  2.2.3多渠道宣传推广

  2.3发挥气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法定职能作用

  第3节 经验、不足和展望

惠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的研究最终成果简介

  本研究梳理了近年来惠州市利用气象部门的技术优势和垂直管理体制优势,在提升大气环境治理气象先导联动服务能力、提升生态旅游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发挥气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法定职能作用等方面开展的探索和实践,并为接下来如何进一步做好惠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提供思路。

  一、研究成果的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一是气象部门在深入地方空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大有可为。空气污染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气象部门有海量的气象监测资料,有专业的预报员队伍,尤其是有上级部门强大的技术和产品支撑,在空气污染监测预报预警和成因分析方面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大气污染防治必须进一步突出和强化科技的引导和支撑作用。通过生态环境部门与气象部门的科技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信息共享制度、预报预警会商制度、联合发布大气污染信息制度,技术交流和联合攻关制度),共同探索建立“精密观测、精确分析、精准施策和精细管理为一体”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新模式,对惠州打赢蓝天保卫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气象部门的技术优势在深入地方空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将大有可为。二是气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时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主体责任,气象部门的体制优势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生态旅游气象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气象部门作为垂直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垂直管理的体制优势,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时应紧紧围绕“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政府和企业的需求,充分挖掘本地生态和气候资源并紧抓气象公共安全保障,为地方政府提供包含气象、生态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和宣传的生态旅游气象服务综合解决方案。2017-2018年气象部门助力地方成功申报罗浮山景区、龙门县天然氧吧,目前罗浮山景区已成为全国天然氧吧年度旅游热度前十强,2019年春节假期龙门县接待游客78.1万人次,同比增长17.18%,实现旅游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32.9%。

  二、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一是充分发挥了气象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的先导联动服务能力,为地方政府积极推进“蓝天保卫战”,实施污染减排和防治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撑。二是通过积极参与罗浮山景区和龙门县中国天然氧吧的创建,提升了生态旅游气象保障服务能力,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三是结合气象部门自身职能,为地方各类专项规划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缓解干旱的同事改善生态环境。


作者:李明华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