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惠州城市文化发展概况
二、惠州城市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一)文化消费活力有待激发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三)文化内容建设不足
三、惠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文化融合发展思路
(一)惠州与大湾区城市群文化融合的同一性
(二)惠州与大湾区城市群文化融合的异质性
四、人文湾区建设视野下惠州城市文化特色及融合发展路径
(一)盘活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惠州文化底蕴
(二)加强惠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
五、惠州城市文化特色提炼及城市形象塑造...
(一)惠州城市形象塑造要避免同质化
(二)将惠州定位为沿江、沿海的生态文明城市
(三)创作反映惠州风情的雕塑群,凸现惠州城市文化特色
(四)融入大湾区文化交流,丰富大湾区人文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项目简介
1 研究成果的重要观点与对策建议
(1)开展惠州“岭东雄郡”文化研究,有助于加强地方文化传承与保护、拓展惠州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提炼惠州城市文化特色,以“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助力惠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
(2)惠州文化资源虽然很丰富,长期以来,由于文化资源分布不均衡、文化消费活力不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文化内容建设不足使得惠州文化被矮化、边缘化甚至错误解读。
(3)近年来,惠州在打造特色文化方面,以“东江民俗文化、东坡寓惠文化、东樵宗教文化、东江革命历史文化”为核心的“四东文化”及其杰出代表惠东渔歌、龙门农民画、小金口麒麟舞、龙门蓝田瑶族舞火狗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已成为惠州城市新名片;但是惠州在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中仍然存在城市形象定位尚不清晰、文化创意产业优势不凸显,没有特色鲜明的文化标志。
(4)论述文化的同一性和异质性特征,以韩剧《大长今》为例分析其文化内涵,认为《大长今》由于文化同质性产生亲和力、文化异质性带来新奇感而在中国及海外热播。从文化同一性和异质性分析惠州城市文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中保持文化特质。
(5)从文化资源视角分析北京、广州城市文化特色,比较惠州地方文化与北京、广州城市文化的差异,认为独特的文化资源是惠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竞争的核心优势。
(6)从规划惠州城市景观、彰显创意文化魅力,盘活城市文化设施、实现全民共识共享,挖掘优秀文创人才、塑造品牌领军人物,激活生活休闲场所、联通文化交流节点四个方面论述了营造惠州文化创新氛围,塑造惠州城市新形象。
(7)惠州地方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但是分布分散、规模较小,本地开发发展后劲不足。惠州应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公共文化场馆为主体,民间个体藏馆为补充的惠州文化展演模式。提炼文化内涵,通过组织或参与文化创意活动、打造影视动漫、工艺美术和舞台精品。
(8)加快推进惠州地方文化数字馆网络传播平台建设,探索移动互联网下惠州文化传承、传播实践模式;建议建立惠州文化大观园,以开放性吸纳地方文化传承人、文化工作者、艺术家等社会力量入驻、创作和展演,线上线下结合,提高文化传播服务社会效益,提升惠州城市形象和丰富人文湾区建设内涵。
(9)加强惠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吸引大湾区文创人才加入惠州文化资源活化开发,规划惠州城市景观、盘活城市文化设施、激活生活休闲场所、营造惠州文化创新氛围,推动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提升惠州“老字号”文化品牌附加值,塑造惠州城市新形象。
2 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
(1)惠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城市形象塑造研究,离不开惠州地方文化的支撑作用,尤其是数据型资料,是最详实可靠的信息资源。
(2)惠州地方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历史信息、艺术特色是惠州城市文化保持竞争力的根基。传承和保护惠州地方文化资源,发掘地方文化的内涵价值,提升惠州民众的审美情趣、文化品格和人文精神,提升惠州城市品质。
(3)整合惠州文化资源,建立惠州文化大观园,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惠州文化传播服务平台,线上展演和线下体验相结合,推动惠州优秀文化资源立体化、全方位传播,以文化传播为载体讲好惠州故事、展示惠州精神,树立惠州城市新形象。
(4)立足深厚的文化积淀,提炼优秀的文化基因,推进惠州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惠州文化创新能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品优势和城市竞争优势,推动惠州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