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课题报告

守初心担使命 聚焦社会治理

全力构建信息化、动态化的流动人口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2019-11-29 14:12:08 来源:惠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目录

  一、仲恺流动人口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二、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动态化管控的重要意义

  三、仲恺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动态化管控的探索和实践

  四、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动态化管控的下步工作思路

  

最终成果简介

  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动态化管理,有利于促进人口精细化管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有利于推动集约化用警,提升警力资源使用效率,有利于优化社会联动管理模式,提升整体管控工作效能,重点从五个方面推动:

  一、坚持党政主导。流动人口管控,是政治工程、战略工程、系统工程。党委、政府应充分发挥统揽全局的作用和综治部门协调各方的纽带作用,认真研究、统筹推进、纳入平安考核和综治考评,在政策上支持、经费上保障、工作上协调,真正形成“党政主导、公安主力、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流动人口管控大格局。特别是要进一步明确政府主管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流动人口管理职责,大力推进流动人口管控社会化进程,形成“九牛爬坡、一齐用力”的“大合唱”。

  二、突出科技引领。按照“编制流动人口管理基础数据标准”“依托两标五实平台打破部门、警种信息壁垒”“强化数据采集、研判、发布和标准执行”的顺序,完善系统平台长远规划,重点从完善情报预警处置、监督考核功能、对接市局业务系统等多方面,不断完善“两标五实”系统。加快研究人口数据模型,重点围绕类型标签、地缘性人员以及房屋一人多住、房屋长期未更新等,加强数据建模攻坚,研究打、防、管、控机制,最大限度发挥数据支撑实战的能力,推动平台由“流动人口、出租屋”单一管理向“重点人口、重点场所”复合管理延伸,最后实现“实有人口、实有场所”全管控目标。

  三、突出实战应用。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常态采集机制,持续深化日常执法、服务管理、巡逻防控、清查行动与信息采集的结合,促进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成为警务活动的“规定动作”,确保及时掌握准确、完整、鲜活的人员信息。围绕实战实效,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分级分类动态管控机制,按照“一般人口一般管理、重点人口强化关注、高危人口跟踪管控”的原则,科学划分流动人口类别、明确管理等级,分层次开展动态管控,严防发生现实危害。

  四、突出社会联动。充分依靠党委政府,采取出台政策、协调工作、建立机制等多种有效方式,统筹各条战线、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集约各种手段,加强多部门合作、板块性资源整合、多功能手段并用,不断增强流动人口管控的“网效应”。加强基层力量的整合,社区网格员、户籍协管员、村居巡防员等力量要形成合力,其使用权、管理权、考核权可归于一个部门管理,体现责权利相结合,便于统一调度、发挥作用。注重宣教、社会事务、住建等行业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要依托数字政府建设,倒逼大数据深度应用、规模应用和合成应用,实现流动人口管控的全覆盖。特别要强化手段的综合运用,坚持“地网”“天网”“虚拟网”联动联控,打击、防范、管理、控制多手段并举,形成整体战、合成战、一体化管控新格局。

  五、突出保障支撑。加强流动人口管控的政策保障、法治保障、投入保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保障机制。要彻底转变以往前端硬件建设由政府单方投入的运行模式,既要划拨充足流动人口专项经费确保前端建设稳步推进,也要按照“谁受益、谁出资”“谁出资、谁受益”原则,创新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推动采集前端硬件建设向社会多元化投入转变。要围绕流动人口管理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及时制定出台相关规章和指导意见,尽快从消防、治安、反恐等多维度制定执法指引,建立现场处罚简易程序,为推动流动人口信息化、动态化管控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要创新流管工作考核奖惩机制,形成管控有功的正确导向,对流动人口管控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表扬奖励,对疏于管控导致发生重特大案事件的,一律倒查追责。


作者:严德良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