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一)抓好思想引领,把握志愿服务方向。持续深入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领会和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做好新时代的志愿服务工作,首要的是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用这一思想指导学雷锋志愿服务新实践,贯穿学雷锋志愿服务全过程,这也为我们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抓好注册招募,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惠州志愿服务网“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惠州市注册志愿者达737775人,约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15%,建成区注册志愿者人数达42.09万人,约占建成区常住人口的17%;注册志愿服务组织5304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85691个。
(三)抓好教育培训,提高志愿服务能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志愿之城”的创建工作当中,首先着眼于志愿服务人才的培育,着眼于志愿服务工作的创新。2017年12月4日,惠州志愿服务学院和惠州市志愿服务救护培训中心揭牌成立,标志着两大培训基地正式运作,惠州志愿服务培训工作正式步入常态化、规范化阶段。同时开设网上志愿者培训课堂,对新注册志愿者普及志愿服务理念。
(四)抓好站点建设,拓展志愿服务阵地。以“站、岗、点、室”“四位一体”学雷锋志愿服务平台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阵地化,形成“10分钟志愿服务圈”。截至目前,已设立了12座好人志愿服务站,建成区98个城市社区都建立了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全市公园、景区、医院、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以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美术馆等都设立了公共文化设施设立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全市政务大厅、少年宫设立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点,全市设立了20个专业志愿服务工作室。
(五)抓好信息网络,完善志愿服务平台。2014年5月22日,惠州志愿服务网正式开通。2015年3月9日,惠州志愿服务网加入由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研发的“志愿云”信息系统并于3月17日上线使用。志愿服务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记录、激励回馈和政策法规保障等核心业务流程100%实现信息化管理,全国信息互联互通,为志愿服务持续开展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
(六)抓好激励回馈,搞好志愿服务保障。出台《惠州市志愿服务激励回馈优待办法(试行)》和《关于实施惠州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加快推进志愿者信用体系建设的行动计划》,包括教育服务管理、就业和创新创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金融与住房租赁服务、文化生活服务、评先树优等,这些政策措施被志愿者称为“志愿者的民生保障”。
(七)抓好活动开展,展示志愿服务魅力。坚持把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作为展示志愿服务魅力的窗口。近年来,持续开展“中国梦·美”字系列活动,承办中医药大会、中华龙舟邀请赛、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广东 惠州)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会、第七届韩国-广东发展交流会等重大活动,先后临时招募志愿者45000多人次。
(八)抓好宣传推广,擦亮惠州志愿服务品牌。近三年多来,通过惠志联推送的报道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官网发布的有近60篇,极大地提升了惠州志愿服务在全国同行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擦亮了惠州志愿服务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