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特色小镇的内涵
二、惠州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情况
三、惠州市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无优势产业或优势产业不强
(二)人文特色不显著
(三)功能融合度不高
(四)配套措施不到位
(五)氛围不够浓厚
四、国内外经验启示
(一)国外特色小镇建设启示
(二)国内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启示
五、惠州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探析
(一)建立高质量发展机制
(二)发挥创新创业平台作用
(三)坚持以人为本
(四)注重融合发展
(五)实行精准治理
(六)完善配套政策
参考文献
最终成果简介
“惠州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研究”是惠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8年度获准立项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由惠州市发展和改革局特色小镇建设协调办公室负责人郑陆威同志牵头组织开展研究,最终形成研究报告《惠州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研究》。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2018年7月,惠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描绘了惠州城市发展的新目标新蓝图: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战略腹地和枢纽门户优势,争取在未来十年把惠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打造国内知名度极大提升、国际影响力逐渐显现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新活力之城和令人向往的现代品质城市。近期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到惠调研,对惠州提出了更高期望,强调惠州要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等重大机遇,以新担当新作为把惠州打造成为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能给经济转型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惠州实现新时期城市发展梦想,要通过发挥特色小镇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提振惠州城市精气神。本研究报告在对惠州特色小镇建设存在主要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提出大力推动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对推动我市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一)建立高质量发展机制。要引导各类型小镇高质量发展,优化各部门、各类型小镇的创建机制,不断调整完善评估指标,实施“创建达标制”。转变政策扶持方式。从“事前给予”转变为“事后结算”,对于验收合格的特色小镇给予各种实质奖励,防止盲目“戴帽子”,确保特色小镇的建设质量。
(二)发挥创新创业平台作用。围绕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挥特色小镇作为高端智能制造产业、新兴产业等高度集聚区优势,培育建设一批智能制造、清洁能源小镇。以特色小镇为节点,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发展,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
(三)坚持以人为本。在特色产品及特色资源开发中紧扣本地特色资源,尊重民意和民俗,注重“乡村风情、城市品质”传统和现代两者的结合,把文化传承和挖掘作为突出小镇特色的重要方面。从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生活建设、公共安全治理、日常行政事情办理等各领域,提升小镇人民生活的便利性和幸福感,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
(四)注重融合发展。小镇建设要防止单一功能区规模扩大、功能膨胀,产业、居住与配套功能各自分离,将产生功能区与其它功能区的联动障碍。如果一个小镇因为房地产开发而使其居住功能得到迅速发展,出现成片的住宅区,但却缺少支撑片区或小镇的发展本质的产业功能,最终将导致小镇沦为“睡城”,特色小镇要健康发展必须使职住配套。
(五)实行精准治理。无论特色小镇处于创建期、运营期还是常态的维护期,都需要行之有效的精准治理。开设专家智囊团或与成熟智库形成治理联盟,运用平台化、网络化的运行模式,将小镇绩效评估精细化、全国化,将常态、滚动的评估贯穿特色小镇创建和运营全过程。
(六)完善配套政策。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尽快根据各自实际,选择整体或单个项目或某个领域专业化、针对性、多维度扶持特色小镇建设,制定配套扶持激励措施
三、成果价值及社会影响
课题立项宗旨是为了贯彻国家和省有关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指示精神,以高质量特色小镇助力惠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报告对如何规范引导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对有力有序有效推动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推进特色小镇内涵正本清源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