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课题报告

惠州市城乡管理精细化调查研究报告

2018-12-24 14:45:24 来源:惠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目 录

  一、调研背景

  二、理论概述

  (一)坚持城市发展规律,建设科学的现代城市治理体系

  (二)坚持精细化管理,推动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

  (三)坚持走智慧化之路,推动城市治理手段不断创新

  (四)充分认识科学化、精细化与智能化的关系

  三、我市城市管理主要工作情况

  (一)推进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打造“大城管”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

  (二)推进基层“一张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模式

  (三)推进管理手段创新,打造信息监管科技应用体系

  (四) 成立“流动商户之家”,打造特色管理服务品牌

  四、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管理体制机制还不顺畅

  (二)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

  (三)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四)城市管理行业管理标准不完善

  五、我市城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近期目标

  (三)远期目标

  六、我市城乡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一)构建现代城乡治理体系,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体制保障

  (二)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向智慧化升级,为精细化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三)完善城乡管理法律法规,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四)规范行业管理标准,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标准化依据

  (五)构建城乡管理保障体系,为精细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成果简介

  目前,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尚未发现系统研究,国际上研究也并不多,国内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并非始于今年,部分大城市早已有所行动,如北京、上海、南京等。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城市管理精细化”相关讲话之后,相关研究实践热度迅速上升,从参与对象的数量及活跃程度来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尝试创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氛围正在开始形成。过去的一年,总书记对广东提出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等“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指示要求,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了“力争在十年内把惠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的目标要求。

  在这新时代、新目标要求下,我们对标国内一流城市,主动学习先进,积极研究探索创新城市管理手段,提升执法和管理水平工作;同时成立课题组,组织人员开展城市管理精细化调查研究工作,惠州城市地惠州市城市管理精细化调查相关情况如下:

  一、研究成果的观点

  (一)摸清城市管理现状,精细化程度不高,存在差距和瓶颈。课题组成员前期赴上海、杭州、南京、深圳、北京、南宁等先进城市进行考察,深入研究学习了上海的“绣花功夫”模式、杭州的信息化模式、南京的治理模式、深圳的市场化模式、北京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模式、南宁的大考评模式,与惠州城市管理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市的城市管理距离“绣花式”精细化管理、与国内一流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是存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畅、智能化管理水平不高、法律法规不健全、精细化管理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导致管理主体职责不清晰和协同不足、基层治理能力薄弱、保障不足等问题,制约着新型城镇化发展推进,阻碍了一流城市的治理。

  (二)创新基层精细化网格化治理方式---开展智慧城管网格化融合试点,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城市综合治理新模式。调研期间,通过在管理难度比较大的河南岸街道开展城管、综治两委融合,打造街道统一的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科学划分了村居单元网格、创新建立“镇(街)吹哨,部门响应”联动机制、探索了党群共治、群众自治机制,逐步形成党群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围。

  试点工作初步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市实际的城市治理体系,为打造“市、区级、街道、社区”四级协同联动体制机制奠定了基础,此项工作荣获了2018年我市“社会治理十大创新项目”第二名,并成功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典型案例”,我市荣膺2018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

  二、对策及建议

  通过主动对标一流城市,对照我市城市管理存在问题,不难发现,要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实现城市管理转型升级,应围绕“新、精”字做文章。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大力加强城市管理科技应用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以及管理精细化标准、保障机制的建立,全面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助力建设国内一流城市

  (一)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为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创新设立城市治理委员会,强化城市综合治理“一盘棋”;深化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构建大城管体制;明确城管综合执法职责范围,完善执法和管理协调联动机制;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管理水平。

  (二)加快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为推进精细化管理提供科技支撑。构建智慧城市治理体系;推进专项智能业务系统标准化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创新打造基层“一张网”,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构建“源头治理、协同共治”为中心的精细化智能化监督考评体系。

  (三)完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为推进精细化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完善法律规章制度,为智慧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建立完善衔接机制,促进城市管理与行政处罚精准衔接;建设智能执法办案系统,提升执法办案效能。

  (四)规范行业管理标准,为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编制惠州市城管精细化管理规范;建立完善行业与执法有效衔接机制;扩大市场化参与程度。

  (五)着力构筑保障体系,确保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目标。强化城市管理队伍建设,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人力保障;加大城市管理投入,为精细化管理提供经费保障;加强司法衔接机制建设,为精细化管理提供司法保障;加强城市管理绩效考核,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效益保障;充分调动全民参与,为精细化管理夯实群众基础;加强正向舆论宣传引导,为精细化管理营造良好氛围。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

  (一)学术价值:为进一步研究惠州城市管理工作,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效能奠定了基础。

  (二)实践意义:近年来,针对惠州城市发展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政府和城市管理相关部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调研期间的试点工作,有效促进了基层从管理到治理的逐步转变:从各部门各自干,到社区统筹一起干,社区凝聚力明显提升;从有事找政府,到有事找党员,党员引领作用逐步显现;从政府自己干,到邻里帮着干,基层共治水平有效提高,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三)社会影响:通过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调研工作,形成城市精细化管理目标体系和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惠州城市精细化管理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强化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让城市更优美、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为助推一流城市建设打好基础。


作者:陈宇浩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