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课题报告

“美丽中国”背景下的惠州市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与策略研究

2018-11-23 14:24:59 来源:惠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目录

  一、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方法及技术条件路线 

    1.2.1 研究方法

    1.2.2 技术路线

  二、 惠州市乡村振兴的规划建设情况调研 

  2.1 调研情况

    2.1.1 村庄规划中思想与技术不到位

    2.1.2 村庄规划中资金投入不足

    2.1.3 村庄规划中公众参与度低

    2.1.4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2.1.5缺少公共服务设施

    2.1.6管理问题突出

    2.1.7空心村现象严重

    2.1.8 村庄规模较小


  三、 惠州市"乡村振兴"要素分析 

  3.1 乡村土地使用规划

  3.2 建筑形态及其组合

  3.3 开放空间设计

  3.4 步行系统设计

  3.5 交通与停车

  3.6 保护与改造

  3.7 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

  3.8 标志系统

  3.9 使用活动

    3.9.1 市政,公共服务设施不足

  四、 "乡村振兴"建设原则和措施、方法 

  4.1 "乡村振兴"建设原则

  4.2 “乡村振兴”建设措施与方法

    4.2.1 大力整治乡村人居环境

    4.2.2 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更新开级


    4.2.3 着力构建大尺度绿色生态空间,促进城乡生态宜居


  五、 “乡村振兴”体系构建

  5.1 产业规划——实现产业振兴的基础和保障

  5.2 空间规划——为城乡融合发展重新构建格局

  5.3 项目规划——为“人的振兴”提供项目支撑

  5.4 土地利用规划——保障项目的落地性

  5.5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5.6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改善人居环境

  5.7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改善人居环境

  5.8 村庄整治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

  5.9 乡村治理规划——文化传承,乡风文明整治


  六、 "乡村振兴"实现路径与策略。 

  6.1 艺术孵化聚落

  6.2 田园养老社区


  6.3 野奢度假乡村


  6.4 创意文化民宿


  七、致谢

结项成果简介

  本课题为“美丽中国”背景下的惠州市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与策略研究,从国家共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细化到对广东省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进而深化到对惠州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秉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生态规划建设的理念,通过整理惠州市现有的新农村建设的整治文件,对其实施路径的共通点以及针对性的创建规划策略的研究,总结出惠州市发展美丽新农村建设的规律以及适用策略,旨在推进惠州市的乡村振兴建设规划。

  研究成果的重要观点和对策建议包括

  一 、研究成果的重要观点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重要观点

  课题的主要建树及创新如下:

  归纳总结惠州市及周边城市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带来的乡村问题,依托我国“乡村振兴” 的政策背景研究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内涵研究得出国内外“乡村振兴”成功要素,提炼得出适应惠州市周边乡村目前情况的“乡村振兴”建设原则和措施、方法,进一步完善惠州市“乡村振兴”体系构建,最终完成契合惠州市的“乡村振兴”整体实现路径与策略。

  1.2 研究方法的突出特色

  主要观点:乡村振兴应运用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乡村振兴”需要结合各学科方法论和各方面社会政治伦理,不仅要考虑如何节约能源,还要着力创造一个新的空间以及一种新的景观与环境,寻求并建构建筑与环境之间以及建筑与使用者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及长期和谐共存的关系。

  (1)乡村振兴是一项将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使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巨大系统工程,必须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规划分阶段地长期建设,远非朝夕可成。惠州市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规划建设理念的转换,即由工业化以来人与自然对抗征服的观念转向强调生态建设与乡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生的新理念。探索“美丽中国”背景下的惠州市乡村建设行动研究目前尚未有相关专题研究。

  (2)结合惠州特色与实际,从乡村生态空间结构形态与开放空间系统入手,研究具有鲜明城市形象与地域特色的生态空间系统构成,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从整体大环境来制定乡村振兴总体设计,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乡村规划建设达到高度的融合,创造出良好的乡村环境。

  (3)乡村振兴一方面是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另一方面是城市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融合。需要通过合理规划,将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纳入到规划之中,从宏观上控制破坏性开发,并根据地域特色决定景观设计,确立资源的利用目标。在城市设计时,应把乡村和自然资源作为一个整体来深化研究,并结合村落的功能要求和用地特点,提出总体方案。乡村中的建筑物、构筑物、小品、绿化、道路等人工要素的营建应顺应自然,使两者结合为有机的整体空间景观。形成一个协调有序的有机乡村环境系统。

  创新之处: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与具体策略。

  二 、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

  2.1 理论意义

  对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关键在于如何将”美丽中国”理念引入乡村的规划设计?如何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将人的舒适感重建在与自然生态条件相结合的基础上,以获取更多的环境舒适性。这种结合”美丽中国”的乡村的振兴规划设计思路对当前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1)丰富 “美丽中国”的实践内涵。

  (2)将“美丽中国”的理论运用到乡村振兴规划设计中,提高乡村的城市生态效益。

  (3)“美丽中国”的乡村振兴研究对城乡规划具有着重要的细化、补充价值,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应用价值

  (1)从“美丽中国”视角出发,具体应用价值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2)从“美丽中国”的生态角度去审视,构建科学合理的村落布局,促进乡村各个功能空间的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优化乡村生态布局,提升乡村的生态效益。

  (3)强化了乡村规划生态优先的理念,在思维上将生态平衡置于乡村振兴任务:优化乡村结构形成网络、通过与区域生态建立联系实现融入区域。

  将生态战略点通过“美丽中国”理念优化乡村现有,将生态与乡土空间有机融合、在空间组织上注重绿色生态的连续性与渗透性,实现生态环境共生性空间构建实践。

  2.3 提出惠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

  (1)增加乡村文化设施投入,改善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2)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包括:路网、水网、电网等基本生活保障设施等。

  (3)规范乡村土地使用,对于各类用地严格限制其用途,加强上位管控。

  (4)建设统一管理的污水处理设施,保护村庄水生态环境。


作者:曾红亮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