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2.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惠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机制模型
3.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惠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因机制
3.1基因结构特点
3.2模型构建
3.3模型分析
4.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惠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选择机制
4.1协同选择特点
4.2企业选择机制
4.3高职院校选择机制
5.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惠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变异机制
5.1协同变异特点
5.2技术变异机制
5.3人才变异机制
5.4文化变异机制
6.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惠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增长机制
6.1协同增长特点
6.2增长机制
7.案例分析
7.1提取协同发展基因
7.2优化协同选择
7.3促进协同变异
7.4实现协同增长
8.结论与政策建议
8.1结论
8.2政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最终成果简介
一、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一)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惠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机制模型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是一对共生关系(见图1)。高职教育作为供给方,通过培养高职学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职技术人才;通过职业技术研发,提供企业需要的科研成果;通过技术咨询,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高职教育作为需求方,其生存、发展需要的经费投入、人力资本投入、科研投入,需要区域经济提供支持。同时,区域经济作为供给方,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高职教育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区域科技投入带动高职教育的科研发展。区域经济作为需求方,区域经济发展为高职技术人员提供工作岗位,区域高技术企业的发展,为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提供了市场,区域企业的员工培训为高职教师提供了学习机会。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通过上述互为供需,实现协同发展。
(二)结合惠州市5所高职院校具体情况与惠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机制优化过程
惠州市现有5所高职院校,每所高职院校虽然都各具特色,但在与惠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过程中,现有的研究成果局限在静态的经验性研究,缺乏动态协同发展机制的探讨。研究报告从提取惠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基因开始,经过优化协同选择、促进协同变异、实现协同增长等几个阶段对惠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发生作用。最终通过分析并优化惠州市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机制,解决当前惠州市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为促进惠州市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实现惠州市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对策建议
政府在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担任着顶层建设的设计者,应充分协调二者协同发展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政府应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加强政府统筹作用,搭建高职毕业生需求信息共享平台,提高行业企业的参与度。
二、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
本课题的学术价值在于综合应用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生物进化理论、协同发展理论等多学科理论知识,采用了问卷调查法、结构方程法、复杂适应法、增长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成果可为惠州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可填补到目前为止惠州市内外尚未对惠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如何实现协同发展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展开较为系统研究的空白,同时可为从事高职教育和区域经济研究的理论界同仁提供研究参考与借鉴。
本课题的应用价值在于所提出的各项建议与对策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紧密联系惠州的实际情况和地情特点提出对策,可为惠州各级政府寻找适合本区域高职教育发展的路径以及做实做细2018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做优做强”提供思考的方法,也可为相关政策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与可操作、可借鉴的范式,还可为高职院校制定发展战略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