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课题报告

当代岭南建筑建构文化研究

以惠州为例

2017-12-01 17:36:40 来源:惠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目录

  一、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研究现状

  1.2 目的与意义

  1.3 基本理论研究和相关概念界定

  1.3.1 基本理论研究

  1.3.2 相关概念

  二、建构视野下当代岭南建筑的结构选择与构造特点

  2.1 当代岭南建筑的结构选择

  2.2 当代岭南建筑的构造特点

  三、建构视野下建筑材料在当代岭南建筑中的表现

  3.1 岭南地区常用的传统建筑材料

  3.2 传统建筑材料在当代岭南建筑中的应用

  四、建构视野下当代岭南建筑的情感与文化表达

  五、建构视野下的惠州当代岭南建筑创作解析

  5.1 惠州博物馆

  5.2 惠州奥林匹克体育馆.

  5.3 惠州南昆山十字水生态度假村

  5.4-惠州罗浮山种子教堂.

  5.5 惠州巽寮天后宫

  5.6 惠州罗浮山禾肚里度假酒店

  六、结语:理性与浪漫诗意的结合

  参考文献

结项成果简介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随着 2015 年惠州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此时对建筑本体性的回归,对传统文化、地方特性的关注,变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在今时建筑与环境,传统与现代,地方与全球等二元对立问题上,由于缺乏对地域归属的探究,当前建筑实例中商业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符号象征、隐喻主义的滥用等问题屡见不鲜,建筑师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理解与应用未能达到更深层次的思考。建构理论从本体与再现的内在统一性出发,本着回归建筑学自身的态度,有助于消解符号自由拼贴的滥用,建立其自身的自主性。然而,作为地域特色鲜明的岭南建筑,在建构文化方面的研究为数甚少,建构理论和实际建筑设计缺乏关联,为填补这一不足,当代岭南建筑建构文化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入,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缘起。本研究报告从建构的角度关注当代岭南建筑创作问题,总结归纳当代岭南建筑建构文化的特点,并通过惠州当代岭南建筑案例的研究,剖析其建构表现特色,尝试做到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以期能够引导人们在传统和现代的沟通之间建设新的家园,使地域中的人文要素和物质要素都获得应有的尊重,为塑造惠州城市特色和当代岭南建筑实践创作提供有益的建设性参考。 研究成果的重要观点包括:

  一、研究成果的重要观点

  1.1 建构视野下当代岭南建筑的结构选择与构造特点

  在结构选择方面,基于地域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当代岭南建筑创作,在建筑结构选择、构造技艺、建造方式等方面极具广义性和批判精神。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和技术背景的日益强大,岭南建筑师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传统或现代的形式,注重创新,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反映了岭南人民兼容、创新、争先、外显的文化特质。

  在构造方面,建筑构件上繁复的装饰性雕刻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当代岭南建筑创作关注建筑构造的机械逻辑,——建筑构造对于环境变化做出智能的动态反应,有利于大大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利用建筑构造来应对岭南气候特点的技术策略,是岭南建筑一直以来的优秀传统, 当代岭南建筑师不仅将传统延续在现代建筑的实践上,而且更加有意地强化了这一带有地域特色的特征。挑檐、柱、窗框等都呈现出纤细的形态。时代的发展、建筑类型的不断拓展使适宜

  技术的选择具有动态发展的特性,在当代岭南建筑创作实践中,当代岭南建筑师不仅借鉴岭南传统建筑应对自然环境的一些处理方式,如遮阳、遮雨、通风技术等,以开放的创作态度大胆引进适宜的新技术,使当代岭南建筑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同时对一些比传统技术更具经济性、生态性的新材料、新技术以开放的态度积极吸收利用。

  1.2建构视野下建筑材料在当代岭南建筑中的表现

  在当代建筑中寻求建筑的地域性表现,材料以其物质性基础成为最为直接有效的载体。材料可以通过其自身具有的色彩、质地及肌理,反映出建筑所承载的地域性特征。当代岭南建筑视重视传统材料的运用,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材料与地方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紧密结合,顺应和发挥传统建筑材料的性能,自然地推导出建筑的形式,通过对自然与文化的表达来阐述对生命和生存的理解。

  1.3建构视野下当代岭南建筑的情感与文化表达

  岭南文化是由多民族多种文化经过长期不断交融而演化出来的独特的多元文化,具有“敢于创新、开放兼容、讲究致用、崇尚自然”的独有特点,深植其中的当代岭南建筑创作相应表现出了“回归地域、勇于创新、淡雅明快、朴实自然”的建筑文化特征,当代岭南建筑表现的建构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概念,这其中包含着对情感和文化的追求、场所精神的表达和城市精神的象征等多方面的内容。建筑师通过模仿与再现、重组与抽象以及象征等手法来实现当代岭南建筑的精神升华。

  1.4理性与浪漫诗意的结合

  严谨的结构逻辑,材料的恰当应用,真实的建造逻辑,是建筑作品个性获得的基础。“建造”表达了对理性建构的关注,而“诗意”则明确了建筑的艺术内涵。理性建构保证建筑形象不会由于主体的天马行空而变成虚幻的“空中楼阁”。而诗意表现则使建筑形象不致因为相同的外部约束而陷入“千人一面”的雷同。通过精确的概念、清晰的形式、经济的方法和手段, 以及质朴的细节和工艺,将古老的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真实的结构、材料和表皮的表现力共同塑造建筑的个性与特征。努力实现建筑本质上建构性的追寻与探索。在东西文化交融、传统现代并举的今天,以“建构”作为抵抗的工具,以一种批判的视角来看待建筑现象。强调建筑的“本体性”,将传统与现代建造体系有效地融合,构建起面向建筑文化遗产和当代建筑实践的建构文化。

  1.5研究方法的突出特色

  基于当代岭南建筑建构文化形成的复杂性,本课题研究采取的基本思路是:以当代岭南建

  筑实例为线索,回归建筑本体,运用理论层面的交叉综合研究与实践层面的调查考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保持跨学科多层次多领域的广阔视野,从建构、地域、人等角度全面探讨当代岭南建筑的建构文化。围绕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除了秉承建筑学优秀的研究方法外,应用社会学、人类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上体现出理论性、实践性、历史性等特征。

  二、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

  2.1 学术价值

  首先,我国关于建构学的研究,相较于西方建筑学界始终关注建构文化理论研究而言,由于前期关于西方建构文化理论文献的引进缺乏系统性,相应的语境和研究不足,以至于对“建构”的认识和解读仍存在偏差;作为地域特色鲜明的岭南建筑,在建构文化方面的研究为数甚少,建构理论和实际建筑设计缺乏关联,为填补这一不足,当代岭南建筑建构文化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入。其次,随着 2015 年惠州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此时对建筑本体性的回归,对传统文化、地方特性的关注,变得尤为重要。建构文化研究面向建筑本身,关注文化与情感表达,重视建筑逻辑,强调地域性传统材料和建造工艺,对于传承地域文化,对抗全球化千篇一律的城市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无疑对惠州传统文化传承、城市特色塑造,和当代建筑实践创作具有积极意义

  2.2应用价值

  通过本课题深入研究,结合现代的建造体系与社会文化,引导人们在传统和现代的沟通之间建设新的家园,使地域中的人文要素和物质要素都获得应有的尊重,为塑造惠州城市特色和当代岭南建筑实践创作提供有益的建设性参考,为从事建筑地域性和建构理论研究的相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借鉴或启示。


作者:白颖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