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志愿服务的发展
二、志愿服务在国外的现状
三、志愿服务在国内的现状
四、志愿服务在惠州的发展
五、惠州志愿服务的特色与亮点
六、志愿服务现状的调查
(一)志愿服务热情高
(二)对志愿服务理念的了解较少
(三)志愿服务的活动内容较单一
(四)志愿服务的前期培训欠缺
(五)志愿服务的经费紧张
七、提升志愿服务质量的对策
(一)继续大力弘扬志愿精神
(二)健全志愿者培训机制
(三)完善制度及资金保障
八、小结
最终成果简介
本课题首先对惠州市区志愿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调研,设计出一套全面可行的调查问卷,进而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本次问卷共发出400份,共收回400份,有效问卷389份,有效率为97.2%。为了体现样本的广泛性,本次被调查的对象中大一、大二学生各200人。同时,课题组对其中多名志愿者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基本了解了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课题组发现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比较高,但参与的积极性随着参与次数的增加,有所下降;二是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理念了解不多,大部分人参与志愿服务,是有从众的心理参与;三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比较单一,主要局限于敬老爱幼、交通指引等,志愿服务的范围较小;四是志愿服务活动前期的培训缺乏,志愿者存在“直接上岗”的问题比较突出,缺乏基本的志愿服务理念及技能的培训;五是志愿服务的经费比较紧张,人们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不仅需要自身投入精力来做,还需要投入一些物力来做。
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发现志愿服务仍然存在提升的、拓展的空间。具体课题组提出了三点对策。
一是继续大力的弘扬志愿精神,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国务院于2017年12月1日施行的《志愿服务条例》,在社会上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加大“惠州好人”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引领更多人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中,让更多的人争当“惠州好人”。全社会要将关心、支持、参与三个方面融入整个志愿活动流程中。同时,要积极发掘更多的“惠州好人”,将他们作为先进典型,将志愿服务精神更好的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二是健全志愿者培训机制,建立健全惠州市级及县区级志愿服务培训工作体系,推动志愿服务培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专业化发展。日前,惠州市文明城市工作局与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合作建设惠州市志愿服务学院,与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惠州市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培训基地,与惠州广播电视大学合作建立惠州市志愿服务培训基地。这不仅能够让志愿者有了“充电”的地方,也让志愿者能够更好地提升志愿服务的能力,将志愿服务与惠州本土高校的优势专业挂钩,更好地体现了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同时,为更好地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我市志愿服务水平,除搭建平台外,还需要健全志愿服务的培训师资。
三是完善制度和资金的保障。首先继续完善志愿者注册、登记、认证的制度,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利,其次按照《志愿服务条例》规定,志愿服务组织在组织志愿服务时,应保障志愿者的安全,同时为志愿者购买相应的保险,第三鼓励企业和其他组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等可以将志愿服务情况纳入考察内容,第四对志愿服务开展效果好、效能高的团队,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及物质奖励,提升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最后是补贴部分志愿服务活动费用,确保志愿服务能够正常、顺利、长期的开展。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本课题通过对当前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接下来志愿服务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希望惠州的志愿服务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进民生福祉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