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惠城区当前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粮食生产持续稳定
(二)龙头企业点多面广
(三)结构调整略见成效
(四)乡村旅游规模初现
(五)产品质量稳中有升
(六)农技支撑作用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作物占比较大
(二)规模种植面积较小
(三)农业投入成本较高
(四)农业机械化推广困难
(五)科技兴农意识不强
(六)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七)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
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
(一)让农业产业旺起来
(二)让农民生活富起来
(三)让乡村环境美起来
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一)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二)提高生产要素的聚集
(三)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
(四)提高农村资源利用率
(五)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六)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功能
成果简介
一、惠城区当前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惠城区现有耕地面积26万亩,农业主导产业有粮食、蔬菜、畜禽和水果,特色优势产业有甜玉米、梅菜和特色水产等。近年来,惠城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一)粮食生产持续稳定。
(二)龙头企业点多面广。
(三)结构调整略见成效。
(四)乡村旅游规模初现。
(五)产品质量稳中有升。
(六)农技支撑作用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惠城区在建设现代农业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惠城区农业发展在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适应市场需求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传统作物占比较大。
(二)规模种植面积较小。
(三)农业投入成本较高。
(四)农业机械化推广困难。
(五)科技兴农意识不强。
(六)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七)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
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实惠。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结合惠城区实际,调研组认为,惠城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农业产业旺起来。
(二)让农民生活富起来。
(三)让乡村环境美起来。
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明确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的和主攻方向,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要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应在六个方面有所提高。
(一)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农村美不美,农业变不变,说到底都与农民的素质有关。调研发现,富农政策千万条,不仅要靠政府去推送,关键还要靠农民自觉去动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就是要农民富。农民要主动把握机遇,解放思想,跳出老路,敢于转变、善于转变。作为政府来讲,要以开办农民学校、送科技文化下乡、举办各种讲座等形式,加快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防止农业后继乏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施“返乡工程”,鼓励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使其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生力量,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持久的新动能。
(二)提高生产要素的聚集。农业生产要素主要是土地、科技和农用物资,如种子、化肥、农药、资金等。当前要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以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整合土地的经验为样本,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开展土地流转,把分散的小规模土地、闲置土地集中到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大科技下乡力度,实施科技帮扶。推广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强农资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三)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坚持质量兴农,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从产前、前中、前后进行科学化管理,确保每一宗农产品都有生产记录台账。对全区已获得市场认可的农产品,比如芦洲的番薯、汝湖的青枣等,要及时进行商标注册,强化品牌保护。切实加强农产品生产地的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防止有污染流向农田,建立健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安全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增加适销对路农产品供给,压减供过于求矛盾突出的“大路货”品种,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四)提高农村资源利用率。农村有着丰富的资源,如山水、河流、树木、修竹、古村庄、历史文古等,甚至是新鲜空气,充分利用起来就是财富。黄沙洞村利用天然温泉的地利优势,打造出了全区有名的乡村旅游景点。马安食用菌栽培,利用廉价原料,经过简单处理,达到高收入。诸如此类,在全区不胜枚举。关键要学会利用和开发。比如惠城区盛产楠竹,村民按一千元一吨卖给工厂做牙签。可中山的竹灯工艺厂,把一根竹竿做成竹灯,则卖到200元。同样是竹子,用途转变,身价倍增。
(五)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在“让乡村环境美起来”的基础上,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和农村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通过各种媒体和培训班、讲座、橱窗等,把保护生态环境理念灌输到每个村民头脑中。农民环保意识不提高,农业农村的环境污染就得不到根治。加快建立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以镇(街道)为单位的科学规划,制定畜牧业发展区划,合理划定调整畜禽禁养、限养区,控制养殖总量。制定各地各村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把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真正落到实处。
(六)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功能。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强化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在种养品种成片,规模较大的乡村,引进企业开办农产品加工公司。对现有的加工企业,深入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动资金项目向优势区、特色产区倾斜。充分利用全区现有的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等产业,重点打造若干个具有不同主题的特色亮点,形成示范辐射效应。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培养一批市场信誉度高、影响力大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