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龙门县库 > 新闻报道

蓝田瑶族乡上东村:全省第二大矿区里的绿色村庄走上生态脱贫路

2017-03-17 14:45:05 来源: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图片

  驱车从县城一路向北,沿着蜿蜒曲折的公路行驶近20分钟,便来到群山环绕的蓝田瑶族乡上东村。

  上东村地处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最北端,毗邻韶关市新丰县板岭镇,是名符其实的惠州北大门。

  由于肩负着保护水源头和山林的重任,上东村注定无法走上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也不能简单地“靠山吃山”,至今仍是省级贫困村。这里从1997年开始封山,20年过去了,当地山林保持了原始风貌,山林土地面积53000亩,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46.5%。

  尽管面临着经济发展滞后的现状,但当地村干部和村民都坚持“守住绿色就是守住生命线”的理念,在脱贫奔康与发展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近日,住建部公布全国14个省区第一批绿色村庄名单,上东村榜上有名。对于当地村民而言,这一荣誉是对他们绿色坚守的认同,也让他们对走上生态脱贫致富路充满信心。

  全省第二大矿区里的绿色村庄

  乡道干净整洁,两边是苍翠的大山,山地种植着各类常绿树种,上东村处处可见绿色。但是,由于地处偏远,加上没有主导产业,当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然而,查看上东村详细介绍,记者发现这个绿色村庄其实有着与当地经济发展不相匹配的丰富资源。据上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军文介绍,当地地处广东省第二大矿区范围之内,山林之间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尽管如此,但上东村却从未想过要通过挖掘矿产资源这一方式来“致富”。

  “要采矿必须要砍树、挖山,这对当地生态环境会造成巨大破坏,矿产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枯竭,但是绿色生态资源是无限的。”刘军文说,这些年,村里每次召开村民大会必谈生态保护,村民也都明白,环境一旦被破坏就难以复原,绝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把一方水土保护好,才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财富。

  在坚守生态底线的同时,上东村不断通过发挥绿色优势,致力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

  近年来,当地先后斥资23万元将村内古树和风水林进行重点保护并种植大批树木,建设上东村文化广场,铺贴广场砖、安装路灯,建设篮球场和羽毛球场,重新安装文化大舞台,大大改变了村的面貌。在村道两旁种植绿化树和园林树,美化村道两旁风景。结合美丽乡村“三大行动”,村里增设20个垃圾桶,实行保洁员每日上岗制度,并规划建设13个分散式污水处理湿地。

  刘军文介绍,接下来,上东村还进行新一轮植树绿化,在向上级部门申请近48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后,村委计划在穿村而过的S244省道两旁边进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来过上东村的人都说,村里是来一次变一次样,工程完成后,村里将会变得更加漂亮”。

  生态扶贫为农村绿色发展“造血”

  作为省级重点贫困村,上东村有相对贫困户50户192人。一直以来,村集体收入主要靠3个小水电站。如何依托生态优势帮助村民脱贫奔小康是村委和驻村干部一直在思考的课题。

  “生态扶贫是一种新的可持续扶贫方式,只有因地制宜,打好生态牌,才能形成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的良性互动,进而为农村绿色发展‘造血’。”据惠州市委办驻村干部刘艳军介绍,结合自身绿色生态资源优势,上东村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实施精准脱贫。

  此前,帮扶单位市委办出资29万元帮助上东村3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生态农业种养业,提高贫困户家庭收入;成立瑶东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种山茶增加收入。同时,当地积极实施项目扶贫,筹集50万元入股娃娃鱼养殖企业,正在动工建设装机容量40千瓦光伏发电站。这两个项目产生效益后,每年将有近10万元收入分给贫困户。

  谈到上东村今后的绿色发展,刘艳军告诉记者,上东村还有一处“宝地”。原来,在离村子200米开外的山头上,保留了300多棵2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连接成林。“这可是村里的‘宝’,围绕这片古树林有大文章可以做。”刘艳军说,上东村计划将此处打造成古树林主题公园,并且在周边种植观赏类花木。一方面,通过这个公园将当地特色生态旅游发展起来,带动村民开办农家乐以及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实现脱贫奔康;另一方面,希望这个公园能起到宣传作用,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古树,引导大家共同保护生态环境。

  据了解,上东村这片古树林还有几段往事。多年以前,村里有人动起歪念,偷偷到山里锯下古树木卖钱。村长知道后召集起全村人,定下严苛的乡规民约,全村人立下誓言,这片古树才得以保全。为了保护古树,途经当地的仁深高速也因此改了规划。

  “目前,我们先行筹措资金,从村里修一条200米长的水泥路连到树林,接下来要邀请市旅游局和专家过来为我们把脉,进行科学规划。”刘艳军介绍,此前已经有省外的企业看中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前来洽谈在当地投资兴建温泉酒店,并建设一个珍稀植物园,将上东村打造成一个绿色、特色旅游村庄。


作者:林文通,郭文斌,谢群星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