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龙门县库 > 新闻报道

龙门: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促旅游产业升级发展

2016-12-02 09:22:04 来源: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自2016年初成功入围全国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以来,我县制定了《龙门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通过实施一系列的举措,着力加快推进龙门全域旅游发展,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水平,全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幸福龙门。

  建设全域旅游“龙门样板”

  方案指出,我县将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要求,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全景化打造、全资源整合、全产业融合、全时空覆盖、全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六全模式”,以“产、城、旅”一体化的旅居城镇化路径,着力营造“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全域旅游发展环境,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全面推动龙门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空间拓展,努力建设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全域旅游“龙门样板”。

  根据该方案,到2017年,我县将实现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15%以上,就业人口中旅游从业人员占比20%以上,农民人均旅游收入占比达到20%以上,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左右的发展目标,旅游交通基础、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旅游数据中心建设和旅游厕所改革等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要求,并顺利通过验收。

  从6大方面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据了解,为确保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我县成立了龙门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并对创建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方案明确了要从6大方面推动我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一是推进全域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包括做好全域旅游规划;做强南昆山生态旅游区龙头品牌;做深温泉养生品牌;推出“旅游+”系列产品;打造乡村旅游亮点。

  二是建好公共基础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加大交通基础建设力度,加快S119线、S355线和S244线的建设,全面提高全域旅游交通通畅度。同时做好旅游交通接驳,实现城镇到景区、景区与景区、景区到景点之间交通无缝对接。完善旅游交通标识、安全保障设施设备配套。依托广河高速沙迳服务区,建立县级旅游服务核心,同时建立村级的旅游集散与咨询服务体系,实现景区、城镇、线路旅游咨询服务全覆盖。建设完善旅游厕所。建设快行漫游的主要旅游交通干线风景道和自驾车、自行车自助旅游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实现重点旅游场所公共信息信号全覆盖,形成能够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开放式综合性旅游服务体系。

  三是推进全域旅游改革创新。建立党政主导下的全域旅游领导机制,明确领导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机制,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县委县政府的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加以推进,构建“党委统筹、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运作机制。各镇街设立旅游办,落实办公场所、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将旅游发展纳入基层党委、政府绩效考核,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考核督办。围绕综合产业综合执法需求,研究设立县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警察、工商旅游分局、旅游巡回法庭等综合管理综合执法的体制机制;推进旅游统计改革创新,设立旅游数据中心,完善旅游数据统计分析。建立全域旅游统计指标体系。推进旅游用地(包括农村自留地、荒山、荒坡利用)政策改革创新。推进多规合一的全域旅游规划创新。开展景区门票体制改革。开展导游体制改革。加大投入,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全域旅游发展。加强全域旅游相关培训,让全域旅游创建深入人心。

  四是加强旅游品牌宣传营销。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围绕“生态明珠 愉悦龙门”主题,加强对外宣传推广力度,提升世界森林温泉保养地、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等品牌。创新市场营销模式,立足珠三角,拓展国内市场,加大客源地营销、网络营销,推出特色旅游路线,开发深度游市场,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打造品牌节庆活动,支持、指导行业协会大力开展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形成季季有活动,各地有特色的旅游宣传品牌。

  五是优化旅游秩序安全环境。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健全旅游安全设施设备,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努力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保险保障水平,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增强游客旅游安全感。加强旅游市场整治,规范旅游市场,形成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建立市场监督的长效机制;推动建立旅游诚信体系,及时高效处理投诉,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旅游市场乱象,实现旅游市场有序运行。推进文明旅游、文明出游,推行旅游服务便利化,规范旅游企业诚实守信经营,从业人员专业热情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和居民幸福感。

  六是强化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加强温泉资源保护力度,强化对温泉资源滥开滥采现象整治,规范温泉资源开发与利用。加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采取有效办法对古镇、古村、古建筑等进行修复保护,研究古镇、古村规划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古镇、古村、古建筑,坚决制止随意拆除、毁坏古文物、古建筑行为。加强违规旅游建设项目整改,杜绝乱建设乱开发现象。建立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机制,有效预测控制重点旅游区环境容量。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和旅游节能减排,引导游客低炭出行绿色消费。区域内所有景区景点和乡村旅游卫生环境良好,污水集中处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


作者:龙新心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