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龙门县库 > 新闻报道

龙华镇:成立曲艺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2016-03-04 08:49:44 来源: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扬琴叮咚、二胡沉吟、优美的子喉腔……2016年2月的一天1点多,龙华镇文化站二楼传来阵阵乐声,龙华华星曲艺社唱粤曲的活动又开始了。据悉,每逢周日,该曲艺社的成员都会聚集在文化站内,唱曲听曲,切磋交流。

  群众基础深厚,成立曲艺社深受欢迎

  从事文化工作近30年的龙华镇文化站站长沙锐光,也是龙华华星曲艺社的成员。他告诉记者,龙华镇拥有深厚的粤曲群众基础,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粤剧团体就在龙华镇遍地开花,四围村、水坑村、朗贝村、长滩村、香溪村等村都有各自的粤剧团,“很多村里还保留有粤剧戏服”。

  沙锐光说,“文化大革命”期间,各村的粤剧团活动中断了一段时间。直到2010年6月,文化站才将各地的粤曲发烧友集中到龙华镇文化站交流,并成立了龙华华星曲艺社。

  考虑到曲艺社成员大多来自香溪村、长滩村等距离文化站较远的地方,交通出行不太方便,曲艺社将每周的集中交流时间定在周日下午1点半至4点半。“有兴趣的群众都可以来参加,每逢周末,到了曲艺社成员的活动时间,文化站周边的很多群众都会前来听曲。”沙锐光说,曲艺社的重组,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七旬发烧友骑1小时摩托来叹粤曲

  据介绍,龙华华星曲艺社现有22位固定成员,多集中在五六十岁之间,年龄最大的73岁;职业身份大多为退休教师及上了年纪在家闲着的普通村民,也有在职的医生、商人等。每个周日到文化站叹粤曲成了他们重要的精神寄托。

  钟灼明今年73岁,是整个曲艺社里年龄最大的成员,也是住得距离文化站最远的成员。20多岁的他就爱上玩高胡,对粤曲特别的痴迷。住在香溪村钟屋村小组的钟灼明,每个星期天都会早早地吃完午饭,然后兴致勃勃地骑上1个小时的摩托车来到龙华镇文化站叹粤曲。“虽是路途远点,但家里人看到我老有所乐,他们都很支持,出门前都会叮嘱小心骑车。”钟伯说。

  “玩粤曲有利于身心健康。”在一旁的72岁的成员李何金这样认为。他和68岁的老伴都是粤曲发烧友,家里备有扬琴、高胡等一套乐器。在家里常常是老伴拉扬琴,他拉二胡这样来弹唱粤曲,夫妻俩虽上了年纪但身体都还可以。

  “玩音乐,需要用脑记词曲,用手弹乐器,用心感受音乐,有利于身心健康。”李何金说,不像打麻将,赢了会心情激动,输了则整天闷闷不乐。

  到多地交流,提高技艺为村民演出

  近年来,龙华镇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为龙华华星曲艺社提供资金购置了扬琴、高胡等粤曲演出整套乐器及音响器材,并组织成员们到平陵、麻榨及博罗公庄、广州海珠区、增城新塘等地曲艺社开展交流学习。“成员们都是粤曲发烧友,在家都会借助VCD、电视来自学。”沙锐光说,我们也邀请县里比较有名气的粤曲专家来给大家讲课。

  2013年春节,龙华华星曲艺社在镇上的文化广场举行演出,吸引大批观众驻足欣赏;2012年曲艺社参加县里的重阳节专题文艺演出获得第三名。逢年过节,曲艺社就组织成员到村一级开展演出。目前,曲艺社已在香溪村、功武村、马嘶村、长滩村、水坑村、四围村、西溪村等地开展过演出活动。


作者:李秀颜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