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龙门县库 > 新闻报道

【奋斗百年路】1969年:龙门赤脚医生到北京参加国庆周年典礼

2019-09-18 09:10:42 来源: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出诊愿翻千层岭,采药敢登万丈崖……”一首出自上世纪70年代的歌曲,生动地唱出了赤脚医生的形象。赤脚医生,是上世纪60到80年代活跃在农村地区的特殊群体。他们凭着简陋的医药设施和走家串户的热情,担负起数亿中国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事业。

  龙江公社永红大队(即现在的龙江镇六子园村)村民张旱桂就是这样的一名医疗工作者。自上世纪50年代从医开始,她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日积月累的从医过程中不断提高医术,并于1969年代表龙门到北京参加国庆20周年典礼。

  跋山涉水是赤脚医生常有的事
      新中国成立初期,医疗资源有限且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为改善这种情况,中央要求培养一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经过短期培训,稍有文化的赤脚医生应运而生。

  张旱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张旱桂自小就有学医的愿望。她所在的龙江公社常年缺医少药,导致有些老百姓因患病得不到及时救治,落下终身顽疾,甚至失去生命。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上级部队派出一名军医到龙江中学,为张旱桂在内的7名学生进行授课培训,其愿望才得以成真。通过学习,张旱桂掌握了身体的各个穴位,学会了针灸,认识了各种中草药……同时,她还经常以身试药,在自己身上做针灸试验。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张旱桂不断向当地多名老中医求教,针对不同的病因研究出不同的中草药配方。一天晚上,公社有一名妇女肚子疼痛难忍,大家叫来了张旱桂为其把脉开方,经过针灸,妇女很快好起来。自此,张旱桂就成了大家的健康守护者,每当听到公社有人生病,她便主动登门,几根银针、几块纱布、一个听诊器、一些中草药,成了她的日常装备。

  行医并不容易,张旱桂除了挨家挨户上门看诊,更多时间是行走在山间地头,为患者采药治病。“如果没有足够的中草药,我去到患者家里也是无济于事。”她介绍说,那时候没有西医,治病只能靠一些中草药,而风湿病、跌打损伤等需要用到大量中草药,而很多有效的中草药都藏在深山之中,因此我们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都是常有的事。”张旱桂笑着说,赤脚医生就是靠“一根银针,一把草药”走天下的特殊群体

  登上观礼台参加国庆庆典
       在张旱桂的悉心诊治下,患病的乡亲逐渐康复,而她的名声也越来越响,很多外地人听闻龙江公社有这么一位妙手仁心的医生,纷纷前来请她出诊。据张旱桂回忆,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河源、惠阳等龙门周边地区都留下了她的踪迹,最远还到过顺德、清远,帮助无数病人恢复了身体健康。

  张旱桂精湛的医术和善良的品格感动了许多人,民间寄给她的感谢信,送给她的锦旗不计其数……1969年国庆节,她还被推举为全国赤脚医生的先进代表,登上了北京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活动。

  在那个年代,登上北京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活动是一个普通中国人所能享受到的最高荣誉。每当提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张旱桂总是不好意思地说:“县里通知我要去北京参加国庆典礼后,连续五六天我都睡不着觉,太兴奋了,恨不得马上到北京去。”
       当年全省的赤脚医生先进代表在广州火车站集合,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才到达北京。初到北京,张旱桂看到的是崭新的楼房、热闹的百货、时髦的市民,她还和同行的伙伴参观了钢铁厂、农机厂等。这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要扎根龙门,为龙门的医疗卫生事业献出力量的信心。

  国庆节当天,张旱桂沉浸在无限的幸福中。她回忆说,当天观礼台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上午10时整,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同志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全场沸腾起来,欢呼声、礼炮声连成一片,整个天安门广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典礼的整个过程非常震撼,一个个方队在天安门城楼前通过,那时候心情真是无比激动,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张旱桂说道。

  不忘初心坚守家乡服务乡邻
      从北京回来后,张旱桂接到了多地卫生机构的邀请,请她去给医疗工作者讲课。期间,许多卫生部门向她抛出了“橄榄枝”,但她都一一回绝。她认为,自己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县里的培养、领导的关爱以及乡民的支持,留下来建设家乡才是报答他们的最好方式。她说:“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得到县里的认可,留下来是我的义务,做人要有良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张旱桂意识到自己必须更新医疗知识,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她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多年来,她经常到县人民医院和外地先进的医疗机构学习,妇产科、皮肤科等不同科室的业务知识均不在话下,同时她还接触了西医,开启了中西结合的治疗方式。

  1985年,国家卫生部作出停止使用“赤脚医生”这一称谓的决定,意味着赤脚医生开始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不过,张旱桂却依然坚守着,她说:“只要村民有需要,我会一直做下去,为乡邻服务。”就这样,她来到龙江镇卫生院工作,一直干到退休。

  数十载匆匆而过,当时风华正茂的张旱桂现在已是81岁的老人。提到今年的国庆典礼,她说:“今年‘十一’我哪也不去,就坐在电视机前仔细看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美好画面,一边享受一边回忆!”。


作者:邬欣欣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