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龙门县库 > 新闻报道

【奋斗百年路】1982年:重建水西塔

2019-10-21 22:16:23 来源: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在县城塔山公园,巍巍矗立着一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塔——水西塔。它卓尔不群、亭亭玉立于山间河畔400余年,与青山、白云、碧水一起,点缀着河山景色,构成了龙门县城的徽标,守望着这片美丽而丰饶的土地。
       经历三次重修│宝塔神韵依然是靓丽风景线
      水西塔,位于县城东南塔山公园山巅,是一座八角7层楼阁式砖塔。据史料记载,水西塔始建于明万历32年(公元1604年),建成于明万历38年(公元161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水西塔被视为“四旧”之物而遭到拆毁。据《龙门县志》记载,“1970年秋,当时龙城公社的领导发动民工拆除,得砖10余万块,用于建筑公社农机厂围墙和公社会场。据回忆,拆毁时发现塔基埋藏有黄金1块、珍珠1粒、铜镜1面、宝剑2把以及明代以前的古铜钱一批,今下落不明。”此后,重建水西塔就成了全县人民的夙愿。

  为了恢复文物,开辟旅游景点,丰富龙门人民业余文化生活,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作出了重建水西塔的决定,并于当年6月1日举行了奠基仪式。后因建塔经费未解决而停了下来。1992年7月28日,水西塔才得以复原兴建,并于1993年12月落成。

  经历了三次的重修,水西塔仍保留着百年神韵,伴随着龙门县这座明朝弘历九年(1496年)设立的百年古县重放光彩。

  在楼房鳞萃比栉的龙门县城,坐落于山顶的水西塔可谓是一眼望见的地标性建筑,素有“未到龙城先见塔”的说法。近日,记者迎着西林河畔东南方向,走过横卧碧波的河堤,越过西林桥,来到了水西塔山脚下。在葱茏的绿荫中,只看到半个塔身,它屹立于群山叠翠之间,阅尽整个县城的沧桑,让龙门这座城市显得更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以水西塔为中心建成的塔山公园,山地面积约2000亩,记者踏上松涛掩映中的阶梯步道登高寻古。上到山顶,仰视古塔,似乎已高入云端。这座古香古色的宝塔就这样静静地矗立在山顶,成为公园里独特的核心景致。据介绍,水西塔共7层,总高(地面至铜针)43.71米,塔体呈朱白色相间,首层东面开1塔门,2层以上东西南北各置1拱门,其余各面均为假门。楼梯从首层塔门右壁中间穿壁而上,每面塔檐上、下以狗牙砖叠涩出挑,中间置黄琉璃瓦、瓦当、滴水。檐角向上微微翘起成尖状,檐角下悬铜铃(全塔共吊56个铜铃)。除此之外,水西塔塔身外壁上轮廓彩灯,夜晚望去,犹如一座“灯塔”,成为当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历史上,水西塔曾是不少文人墨客览古抒怀的绝佳境地,他们登塔吟诗,抒发情怀。明天启辛酉(1621)拔贡、龙门人徐宇涵登塔极目,县城秀丽风光尽收眼底,随后赋诗一首:“直上浮图百尺巅,飘飘如在九重天。望穷沧海一杯水,目极罗浮半点烟。四面风云欣入抱,八方星斗俨齐肩。也知攀桂无难事,伸手依稀到月边。”
      建设塔山公园│打造市民登高望远休闲“胜地”
       如今,龙门县依托着水西塔的雄伟景观和葱翠秀丽的塔山建成了塔山公园。公园内青山拥抱、空气清新,河溪环绕、环境清幽,又因巍巍矗立的古塔而增添了几分古韵。每天清晨或傍晚,前来塔山公园登山晨运、休闲娱乐的市民络绎不绝。走在半山腰,时不时听到有老人在对唱山歌,他们高亢激昂的歌声在山间回荡。在古塔下,总有一群中老年人在晨练,或跳健身舞,或打太极等。特别是一到傍晚,不少家长都会带孩子或孙子前来游玩。这里,慢慢地就成为了市民登高望远、休闲运动的“胜地”。2004年,塔山公园被省林业局评为省级森林公园。

  记者站在塔下的观光台上,登高远眺,满目苍翠,绿意盎然,半个县城景色尽收眼底。闭上眼睛,深深呼吸一口山间的新鲜空气,静静地倾听着鸟语虫鸣,顿感心神空灵。据介绍,塔山公园山地面积约2000亩,现有各类树种820个,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每年,龙门县都会定期在塔山公园举行绿色生态龙门义务植树活动,不断为塔山增绿添花。

  据县林业局塔山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龙门县加大对塔山公园的保护和建设,不断加强公园基础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目前,塔山公园除了水西塔外,建有休息亭9座,观景平台3个,文明宣传栏26个,法治文化长廊4.3公里,还建有花好路、月圆路、登科路等登山步道8公里,自行车绿道4公里,并设有健身器材、座凳、路灯、道路安全防护网和饮水机、蓄水池等公共设施,基础配套设施臻于完善,是集休闲、旅游、娱乐、运动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


作者:林楚珊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