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龙门县库 > 新闻报道

龙门:天堂山水底惊现百年古楼

2018-05-22 21:56:14 来源: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夏日的天堂山水库鸟语蝉鸣,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呈现“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的迷人景色。然而,即使身在如此醉人的美景中,彼时却无暇观赏和领略自然风光,皆因被浮现在天堂山水库库尾区水面上的一座古建筑所吸引。位于地派镇天堂山水库库尾区一处3层高的古建筑全部露出水面,在自然亮丽的景色中显得尤为突出,四周的绿水青山仿佛成了它的衬托和背景,令人叹为观止。

  据地派镇古洞村村委主任潘志祥介绍,由于我县2018年上半年以来降雨量较少,导致天堂山水库水位线连连下降,古建筑全貌才得以全部浮现。那究竟这座古建筑有什么来头,为何会沉在水底呢?2018年5月17日,记者跟随当地村民去探究一番。

  沉水26年后依然坚固

  “我们习惯把那座建筑称为‘大楼’,小时候我还经常到那里玩耍。”古洞村88岁高龄村民潘熙桥老人介绍说,天堂山水库兴建前,古建筑大楼属于树园口村(现为古洞村下的自然村)新屋村(徐陂下);后来由于兴建水库,树园口村需要整村搬迁,当时大部分村民移民到天堂山圩镇、龙门县城、惠阳淡水、广州增城等地,人去楼空,搬不走的房子后来便被水库淹没了。

  潘熙桥回忆称,大楼历史悠久,曾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在他没出生时就已经存在,是一种防御型建筑,有一百多年历史。“大楼很雄伟、很豪华,冬暖夏凉,6月天也很凉快。”潘熙桥表示,大楼在新中国成立前为树园口一位大地主潘林所有,当时很有名气。

  “大楼的墙体是由石灰、沙土、糯米、黄糖等混合做成的,因此大楼十分牢固,在一百多个贼人的攻击下依然完好无损,枪炮根本打不烂大楼,大概正因如此,所以大楼在水中浸泡多年,墙体也依然坚固,没有坍塌。”潘熙桥补充说,地主家的大楼面积非常大,设有粮仓、水井,还拥有一支自卫队,当遇外敌侵袭时,他们待在大楼里一年半载也不成问题。

  潘志祥表示,天堂山水库于1990年开始兴建,1992年水库开始落闸蓄水,水库周边村落逐渐被淹没,大楼沉在水底约有26年了。值得一提的是,古建筑大楼在新中国成立前为当地一个大地主潘林所有,新中国成立后被国家征收并用作当时公社办公、小学办学、粮食储存等场所。

  传奇古楼终归平静

  古堡大楼矗立在地派镇古洞村县道211线旁的天堂山水库库尾处,距离县城大概20公里。大楼的整个建筑体为方形客家围屋,大楼三面环水,屋后大片水畔已成旱土,堤上长满青草,远远看过去,犹如一座水上城堡,宏观大气,饱经沧桑,却遗世独立。方形围屋四周被墙体包围,外墙呈土黄色,大部分墙体已裂痕斑斑;围屋的四个边角都为碉楼,中间为一幢3层楼高的碉楼,碉楼四面墙布满了整齐的枪眼和石窗。整个建筑体在水中浸泡26年结构仍非常完整,墙体坚固,唯独屋顶缺失,只剩下零零星星的瓦片遗留在房屋顶端位置。

  “大楼左边那几间房子是树园口小学,我小时候就是在那里上学的,后来我还在大楼对面的邮电所工作过2年。”古洞村村民罗金添边回忆边介绍说,1968年湖心小学搬迁到大楼里后改名为树园口小学,共有7个年级(一年级到初二年级)。

  罗金添告诉记者,潘林当时是树园口很有名的大地主,建造大楼时,还专门派人到广州把地砖一担担挑回来,非常奢华。

  罗金添今年60岁,原为树园口高屋村民,20岁前他一直生活在树园口村,后曾在广州求学,也曾就职于龙门县城糖烟草公司。因不舍远离故土,2001年,罗金添最终回到老家古洞村种植果树,对古洞村周边非常熟悉。

  “以前这一带共有高屋、新屋(徐陂下)、大围、江湾、店队5个生产队,均属于树园口村。大楼正门对着现在的水中央,但以前房子周围都是平地,左边不远处是田地,对面是车衣所、邮电所……”罗金添回首着三四十年前的往事,虽时间久远,但仍铭记于心,历历在目。

  据罗金添回忆,古建筑也曾在2008年、2009年露出水面,但是由于当时浮出水面的建筑体比较少,不太显眼,因而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今年水位下降较多,整个大楼全部浮出水面,观感比较震撼。”罗金添说。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也是凝固的文化,承载着历史的变迁,一度荣光,终归平静。这座古建筑沉入水底26年,如今重现,留下的不仅仅是砖瓦和院落,还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传奇。


作者:黄杰香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