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龙门县库 > 新闻报道

【奋斗百年路】1986年:龙门县小水电发展达到中国式农村电力化试点县初级标准

2019-10-29 14:49:12 来源: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龙门县高度重视水利水电事业,立足资源优势开发小水电。据记载,从1963年建成全县第一宗小型水力发电站开始,在数十年间,龙门县根据山区优势大力开发水力资源,建成了一批水力发电站。尤其是1983年龙门县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电气化试点县后,国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出现了县、镇、村三级办水电的喜人场面。

  龙门小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建设成就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认可。1986年3月,我县获得了国家水利电力部颁发的“达到中国农村电气化初级标准”证书和“初级农村电气化县”铜匾,成为全国首批验收达标的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之一。

  星星之火燎起全县电气化发展
      龙门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东江支流增江河自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县。境内雨量充沛,植被良好,地表水资源丰富。据《龙门县水利志》记载,龙门县河流理论水能总蕴藏量为15.52万千瓦,其中可开发的水力资源有9.94万千瓦,全部开发后年发电量可达3.94亿度。丰富的水力资源为龙门小水电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1963年春,龙门县第一宗县办小型水电站——龙平渠水电站建成投产。

  “龙平渠水电站投产后,效率低下的龙门发电一厂就关闭了。随后,龙门多家水电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83岁的林东来自20岁起就在龙平渠管理处工作,见证了龙门水利电力事业的发展。

  据《龙门县水利志》记载,继龙平渠水电站建成后,龙门的小水电开始发展起来。1966年8月,建成路溪水电站,陆续完成装机容量800千瓦(3台);同年11月,建成七星墩水库坝后水电站,装机容量760千瓦(3台);1967年8月,建成天堂山水电站,相继完成装机容量800千瓦(3台);1974年建成麻埔水电站第一号机组3000千瓦。

  与此同时,从1964年夏收后开始,一种利用水力提水、不耗电能或燃料的机具水轮泵在全县铺开建设。这种白天负担饲料加工、碾米,晚间发电照明任务的水轮泵受到农村群众的欢迎。至1980年,龙门水轮泵已遍布13个公社、林场,累计建成164站185台。其中发电加工92站92台,装机出力382.1千瓦。

  而在1978年12月以后,龙门的小水电发展速度更快,县办、公社办、大队办、联社办小水电有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县。至1978年,全县已建成小水电139站,共10198千瓦。这一年,广东省超万千瓦的有26个县,龙门是其中一个;1979年,全县累计建成小水电145站,共16432千瓦,排全省第11位;1980年,全县累计建成小水电155站,共21267千瓦。这一年,广东省超2万千瓦的有7个县,龙门名列第3位。

  1983年,龙门县被列为全国第一批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国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出现了县、镇、村三级办水电的喜人场面。

  从1978年至1985年,龙门县小水电平均每年新增4128.5千瓦。至1985年共建成176站,总装机容量39097千瓦,占可开发资源9.94万千瓦的39.3%。年发电量达11082万度,除县内用电外,还向国家电网输送6389万度,年发电总收入736万元。

  1985年至今,全县小水电站经扩容改良优化,现共有小水电站104宗,总装机229台,总装机容量120130千瓦,2018年年发电量已达21598万度,年发电总收入共9719万元。

  在小水电发展的同时,龙门输变电工程建设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电源和电网的建设发展,为实现农村电气化打下了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据《龙门县水利志》记载,1985年,全县人口平均工农业产值535元,比1978年增长75.6%,城乡用电普及率96.1%,以电代柴户占总户数28.8%,全县自用电3870万度,外送国家电网6389万度,人口平均148度,每户平均生活用电323度。而这些主要指标达到了中国式初级农村电气化的标准。

  1986年3月,经验收,龙门县达到了中国农村电气化初级标准,被国家水利电力部授予“初级农村电气化县”,成为全国首批验收达标的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之一。

  小水电成山区经济重要支柱
      小水电成了大事业。龙门人民立足资源优势开发小水电,给龙门的工农业生产,包括排灌、粮食加工和家庭副业等提供了动力,地方工业、三资企业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建材、化工、轻工、竹木制品等层出不穷。同时,小水电的发展还促进了龙门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活跃了城乡人民的精神生活。

  2000年,龙门县水利局就《“九五”及十五年来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建设》这一重大课题,对全县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建设的现状和今后发展前景进行了调查研究。记者在县档案馆馆藏的《龙门县“九五”及十五年来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建设调研总结》中看到,从1985年至1999年的十五年来,水电站发出的电力通过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等输变电设施和全县低压供电网络,送到厂矿、学校、机关、商店,送到千家万户,全县城乡一片光明。

  随着电气化程度的深入,电量需求不断增大,小水电行业的兴旺,给建筑材料、冶金铸钢、竹木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三来一补等企业注入活力,充足而廉价的小水电电力成为这些企业的坚强后盾,使其日益壮大,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8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仅有1.7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占8567万元;到1999年,工农业总产值达24.2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占14.65万元,分别增长了13倍和16倍,工业产值占工农业产值的比重由50%上升到60%。而在“九五”期间,龙门县小水电及供电年平均税收1055万元,占县财政年平均收入30%,城乡通电率达100%。

  这些数据表明,小水电的发展,已成为山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为龙门发展山区经济、增强竞争力、满足人民生活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发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作者:沈知尚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