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龙门县库 > 新闻报道

龙门龙潭村民变荒废果园为茶园增收致富

2018-10-09 09:53:30 来源: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弯弯曲曲的羊肠村道,一片绿油油的小禾苗,道路两旁亭亭玉立并不时随风摇曳的树木,错落有致的农家屋舍,还有不远处延绵的大山……近日,笔者从龙城街道城西村方向前往龙潭镇下埔村九备村小组,穿越10多公里的绿色长廊来到茶农炳叔的茶园,了解他转变观念将荒废果园盘活种植茶叶增收致富的故事。

  转变观念整合资源创办茶园

  炳叔的茶园位于增江河上游沿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河,正是传说中“依山傍水”的好地方。茶园四周密林环绕,云雾缭绕,耳边不时传来阵阵的鸟叫声,犹如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中,令人心旷神怡。

  炳叔说,自己是本地农民,大半辈子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不同的是,前半辈子他一直以种田为主,偶尔上山采摘茶叶帮补家用。如今,他依靠祖辈的采茶经验创办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茶园,做起了全职茶农。

  “种植水稻和蔬菜,要投入很多精力和时间去照管,而且经济收入不高。种水果的话,季节性强,如果不能及时卖出便会烂在树上。我想着自己有多年的采茶经验,而且种茶比较容易打理,虫害又少,投入的成本不会很多,茶叶的存放时间长且不受市场制约,因此就萌发了做茶园的想法。”谈及种茶的缘由,炳叔娓娓道来。

  炳叔带着笔者环绕茶园走了一圈,与笔者讲述茶园的点点滴滴。他告诉笔者,龙潭镇下埔村的气候、水质、土壤都非常适合茶叶生长,以前很有名的溪口茶场就在这条村,村里很多群众也在溪口茶场做过茶,可惜溪口茶场如今已不再种茶。

  “这里原先是废弃的果园,环境好,种植条件也不错,一直荒废着太浪费了,于是我就把它租下来,基本不用怎么改造就可以直接种茶叶了。”炳叔说。

  据介绍,炳叔的茶园目前有5亩地左右的茶树可以采摘制茶。此外,炳叔在屋后的山坡上也种植了上百株的茶树。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茶树基本都是从大山里移植过来的,许多树龄高达百年,看起来颇为古老沧桑。炳叔对笔者说,移植后的茶树不容易成活,所以平日里需要多加管护,不能施肥,需要多浇水。

  坚持种植制作安全生态茶叶

  市面上的茶叶品种繁多,如何才能在众多茶叶品种中脱颖而出,为消费者所青睐?炳叔坚信安全是最重要因素。因此,炳叔始终秉承着一种信念:要坚持做安全健康的产品。

  炳叔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发展茶园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因此,他的茶园始终坚持不用化肥农药,而选择用有机肥——花生麸(花生仁榨油后的附产物,通过加工而成的优质有机肥料,施入土壤后改良土质,肥效特长)。炳叔对笔者说,用花生麸做肥料的好处是不会破坏生态,虽然茶树的生长速度会相对较慢,但制作出来的茶叶特别香甜。“我宁愿茶树长得慢,也要坚持做安全健康的食品。”这是炳叔种植和制作茶叶所遵循的一贯原则。

  茶叶销售是炳叔要面临的一个难题。炳叔坦言,因为自己是农民,不太懂产品销售和宣传,目前还是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其种植的茶叶都属于自产自销,但他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

  炳叔制作的茶叶,他称之为龙潭山茶。由于茶园地处龙潭镇,茶树是古老的山茶种苗培植,将山茶通过传统工艺做成绿茶和红茶。所有茶叶都是精挑细选、手工采摘。一般清明、白露前后用柴火炒制做成绿茶,其余时间则采用传统发酵技术,木炭烘焙制作成红茶。茶园的采茶时间为3月至10月,每亩年产量约200斤,每斤市价约300元。“如果茶叶卖得出,收入比种田好得多。”炳叔分析道。

  做大做强做优龙门特色茶业

  龙门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很多乡镇都有采茶制茶的习惯,清明节前后很多村民都会自行上山采茶。炳叔说,遗憾的是龙门的茶文化一直没人挖掘,也未将其产业化。炳叔认为,自己目前只是小打小闹,销量太低了。他希望通过政府部门的关注和宣传,使得龙门的茶树能规模化种植,成为像龙门大米、年桔这样的特色农产品,让农民对茶叶行业发展更有信心。

  “我的目标是打造龙门的生态山茶,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门除了有好山好水之外,还有好茶。”炳叔很有想法,却也知道未来的路不好走,但他表示自己会一直走下去。

  据了解,我县气候宜人、土壤肥沃,非常适宜种植茶树,县内也不乏诸多好茶,比如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的毛茶、密溪林场的云雾茶、地派镇的“瓮仔茶”、龙华镇沙迳的铁观音等,但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低,销量也不如人意。

  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贯彻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在推动乡村振兴上寻求突破,推进“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该局下来将会进一步规范县内茶业行业的管理,促进茶业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带动更多农户脱贫致富。同时,将多渠道推介我县茶叶品牌,推广龙门本土茶文化,做大做强做优龙门特色茶业。


作者:黄杰香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