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龙门县库 > 新闻报道

一个“红色村”的传承与创新

2018-10-24 09:12:04 来源: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红色,是日出的颜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红色,是中国的颜色,象征革命与胜利,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在龙门县地派镇的山水环绕中,有一个村庄的红色文化正在孕育着。这个村庄,就是芒派村。这里,曾是工农红军第四师转战龙门的“第一站”,在解放战争期间,全村共牺牲了15名革命战士。这里,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纵队第三支队(即三团)的南部根据地之一,第三团团长马达、政委邱松学等经常带部队驻扎芒派领导开展武装斗争活动,芒派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为部队提供住宿,筹措粮食,协助作战。

  数十年后的2018年,省委组织部将芒派村确定为全省第二批30条重点建设的“红色村”党建示范点之一。当地党委政府和芒派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扎实推进“红色村”芒派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芒派村村民更是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无偿出让土地支持项目建设。

  ★历史记忆

  战争时期芒派村15位革命义士英勇牺牲

  芒派村位于龙门县地派镇西北部,是革命老区,也是第二轮省级贫困村。芒派村地处山区,毗邻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与吕田镇塘基背村仅一山之隔。

  据史料记载,1927年12月13日,广州起义失败后,起义军余部进入了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县城,并宣告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成立,由叶镛、徐向前等领导的红四师于12月19日经从化良口、吕田转战龙门地派,首站就到了地派镇地派村,于次日进入龙门县城并进行改编、休整。红四师后途经平陵白芒坑并休整,于12月29日离开龙门向海陆丰进发。

  据芒派村记载的革命斗争史所述,在解放战争年代,芒派村是革命力量活动和发展的主要地点之一。解放战争时期,芒派村为龙门县高明乡第三保所辖,位于龙(门)、从(化)、新(丰)三县边境,与从化县吕田镇塘基背村相邻。

  1942年夏,在中共塘基背支部书记巢德粦(牺牲)的活动下,先后发展了雷公背村(后属芒派村)的刘李养(牺牲)、刘德崇(已故)和刘作燕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建立了雷公背党小组。在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白色恐怖的重压下,当地群众依然踊跃入党,团结在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反抗运动。截至1949年10月,该村登记在册的中共党员有43人,为全县之最。雷公背村党组织建立后,掌握了保政权,成立了农会,组织了抗日武装,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武装斗争,直至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时期,雷公背村成立了农民协会。到1948年,全村参加农会的共有190多户。在农会的领导下,贫苦农民向地主等展开了减租减息、分田废债等斗争,破开地主粮仓,把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和送给游击队。

  抗日战争时期,雷公背村已建立抗日自卫队。1947年,在从化党组织和雷公背抗日自卫队的基础上,高明乡第三保民兵中队成立了。1948年春成立了两个民兵分队。民兵队伍协同部队作战,开赴新丰县清水坑破地主粮仓;1948年6月,民兵参加了攻打伪高明乡公所“万书楼”的战斗;1949年7月随主力军解放龙门县城。

  芒派村党总支书记潘继段表示,在解放战争时期,芒派村人民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该村民兵队伍参加大小战斗数十次,共牺牲了翟锦纯、叶廖庭等15位同志;有30多名村中青年参加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第三团部队,部分战士后来还随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规划设计

  建“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反哺老区人民

  在芒派村这片被烈士鲜血浸润的红色土地里,仍保存了诸多红色遗址。据悉,目前芒派村有史可查的红色遗址有龙从人民保乡队活动旧址——雷公贝村祠堂、芒派村革命烈士纪念墓、三角山大岭头战斗遗址、欧岭下长窝红军医疗站等。这些遗址保存完整,具有明显的区位、资源、文化优势,对人们了解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运动有优越的历史条件,对于激励人民爱国爱党,鼓励各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派镇党委副书记黄耀珏表示,为充分保护利用芒派村丰富的红色资源,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根据《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开展“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地派镇党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用心打造芒派村“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抢救好、修复好这些红色遗址,并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紧密结合起来,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引领基层治理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地派镇特色鲜明的基层党建示范点,在传承发扬红色革命传统的同时,示范带动全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使其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并以此反哺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助力提高农村基层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据介绍,芒派村“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包括挖掘保护好芒派村红色遗址,保护和修复失修破损严重的革命遗址,收集、整理民间收藏的革命斗争史料和烈士遗物,挖掘、研究民间流传的革命故事,对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场景复原等。据悉,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00万元,预计于2019年6月底完成建设。

  “项目分近期和远期规划设计。近期先行修建以大岭头公园、雷公背祠堂及展馆、宣誓广场、红军山、党群服务中心、十五烈士墓为主的核心区。”地派镇党委组织委员王艺娟表示,地派镇将以修建核心区为主,把芒派村规模较大的革命遗迹进行整体修复和串联建设,建设使用率高、承载力强、示范意义较大的教育基地,依托这些革命遗址等场所开展瞻仰史迹、缅怀先烈、现场教学等互动体验活动,推动形成红色文化宣教区。

  “我们将‘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宜居村先行村建设共同推进,既推进该村红色遗址的修复,也进行村容村貌整治和美化绿化,并完善芒派村基础设施建设。”黄耀珏表示,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升芒派村绿化、亮化、生态化水平,成为红味浓厚、环境洁美、生态宜居的美丽红色村。与此同时,芒派村还将成为地派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基层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的重要窗口。

  ★全民推进

  村民无偿出让土地支持项目建设

  在芒派村雷公背祠堂,几位老者围在芒派村“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规划设计展板前观看。透过展板,仿佛看到了芒派村的美好未来。

  黄耀珏告诉笔者,为确保“红色村”项目顺利落地,地派镇党委细致谋划,就项目区域建设落实做好各项工作。为确保芒派村项目建设用地,今年4月28日,镇党委组织芒派村村民代表及雷公背村小组家长40余人到平陵街道白芒坑红军纪念园项目和刘氏宗祠参观学习,借鉴红军园用地方案,争取群众支持,提高村民项目参与度,降低工程用地成本。

  “芒派村雷公背核心区建设革命展馆和宣誓广场需2000多平方米土地,镇党委决定涉及屋地以象征性给予每间100元租金的方式向村民征集建设用地。在推进项目落地工作中,镇委、村委充分发挥‘两规三联一法’基层治理模式优势,让村‘两委’干部、党员和乡贤参与到租地工作中来,深入到祠堂建设用地的有关农户家中,与村民促膝谈心,向他们宣传‘红色村’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性。”黄耀珏说,通过村“两委”干部、党员和乡贤的动员发动,项目用地涉及的农户纷纷表示无偿出让土地。截至目前为止,村民共无偿提供103间老屋约1200平方米的土地用于项目建设,以实际行动奏响了一曲红色精神传承之歌,为全镇基层治理工作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82岁的老党员刘石炎是第一位提出无偿出让屋地的村民。刘石炎老人告诉笔者,他自幼生活在芒派村雷公背村小组。作为雷公背红色革命历史的见证者,他经历了日寇入村、龙从人民保乡队建立、国民党反动派焚烧祠堂等众多历史时刻。在听说了“红色村”党建项目需要用地后,他不但将自己的3间老屋地无偿捐献出来,还积极劝说周边亲戚好友参与到用地捐献中来。“在革命年代,我们的前辈们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现今建设‘红色村’是传承我们村红色革命精神、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业,我们要积极支持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的奉献。”刘石炎老人表示。

  雷公背是“红色村”党建项目的核心区。该村村民刘木华、刘水兴、刘水平、刘福平四兄弟的几间祖屋和祖祠正好是项目设计的核心区主要入口。刘福平听取了项目方案介绍后,二话不说直接到村委表示要无偿出让祖屋土地供项目使用,主动拆除了4间老屋、2间祖祠。正是因为刘福平四兄弟的支持,原本以为要大费周章、绕路而行的项目主入口得以畅通无阻地推进,为项目入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乡贤刘楚平和离任村干部叶光明是1992年促进芒派村划为革命老区的主要负责人。两位老同志听说“红色村”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后,主动抽出时间回到芒派村做村民工作,动员村民大力支持项目用地。两位老同志表示,“红色村”是革命老区工作的进一步提升,他们将义不容辞地继续做出奉献。

  ★党建先行

  “两规三联一法”助力“红色村”项目建设

  “村民们对建设‘红色村’的热情非常高涨,这为项目推进工作带来很大的支持。”潘继段说,村“两委”以推进“红色村”建设为抓手,结合村规民约、党员联系困难户、乡贤联系创业户等纽带,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其中,进一步改善村风民风家风,不断提高村民的文明意识。

  黄耀珏表示,村民无偿出让土地的类似事迹在芒派村“红色村”党建项目推进当中还有很多。在推进“两规三联一法”基层治理模式以来,芒派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红色村”党建项目工作推进中,芒派村党总支部切实发挥了带头、引领作用,村“两委”干部进村入户做好群众工作,为项目用地和“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认为打造‘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除了要修复好红色资源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基层组织力。”黄耀珏说,近年来,地派镇通过多种形式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农家党校建设工作,成立校务委员会、师资库,镇、村两级联动确定授课计划,举办各类课堂、讲座;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党建督导制度,定期检查镇属各支部记录台账,强化基层支部建设;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方针重视发展党员工作;扎实开展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制定整顿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整软工作取得积极成果;抓好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充分利用周三驻点工作日倾听和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扎实推进“两规三联一法”基层治理模式,指导全镇各村居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并通过收集建立各村人才库、创业库、律师库,搭建沟通桥梁,对农村的贫困户、创业户、法律需求户提供支持,进一步精准服务群众。

  在地派镇党委的用心培育下,芒派村党建示范点这颗“红星”冉冉升起……


作者:沈知尚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