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龙门县库 > 新闻报道

“最美农技员”张伟军28年扎根田间

2018-12-18 15:08:56 来源: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2018年11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评选的十佳“最美农技员”名单出炉。我县龙江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张伟军凭借突出的贡献,在广东省基层农技人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惠州市唯一上榜的广东省十佳“最美农技员”。

  农技推广的“实干家”

  46岁的张伟军,自1991年农学专业毕业进入龙门县龙江镇(原路溪镇,现并入龙江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以下简称“农技站”)工作后,就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至今已有近28个年头,现任龙江镇农技站站长、农艺师。28年奋斗在农业生产一线,他扎根基层、不畏艰苦、为农服务,在工作中务实重干、勤于钻研、开拓创新,为当地农业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往返于龙江镇各个田间地头,心里始终记挂着农民,鞋上总是沾着泥土,这便是张伟军28年来坚守山区推广农技的写照。回忆过去,他说,以前的条件比较艰苦,推广农技方式和手段也十分落后,信息不够灵通,推广工作只能靠面对面交流,而他下乡主要靠一辆从家里带来的28寸老式自行车,那时还没有通水泥路,路自然也没那么好走,遇到下雨天,路面坑坑洼洼的,只能骑一段推一段。张伟军告诉笔者,下乡早出晚归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有时去到比较偏远的地方晚上不能回家,就随便找个地方休息一晚,第二天继续工作。张伟军就这样走遍了龙江镇的每一块田地。他的身影贯穿作物的生长周期,连接着农民和生产。

  向农民推广实用农业技术,为农民朋友丰产增收做好参谋是张伟军近30年来的坚守。他进村入户,推广关键技术,开展技术培训、指导与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做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种植水平,通过技术改进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致富增收。2013年,他在龙江镇岭咀村建立了优质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期间推广了合丰占、粤农丝苗、华航31号、五山丝苗和美香粘2号等优良品种,还推广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控释肥、“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水稻“三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一批新技术。据了解,近年来,他共引进、试验、示范优良品种15个,新技术9项,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11万亩左右。

  光阴荏苒,如今张伟军仍然活跃在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科学种田新技术,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问题。他平日里并不善言辞,但只要和农民在一起,话总是说不完。“张站长是一个为民做事的好站长。他把农民的事看成是自己的事,只要农民在农业上遇到问题,他就第一时间出现在农民需要的地方,帮助农民增收增产,带动农民脱贫致富。”龙江镇石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周平对张伟军的工作竖起大拇指。

  农民致富的“指导者”

  为切实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操作水平,张伟军扎实开展农民培训教育和送农技下乡活动。为了把科学技术传播到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群众掌握丰产技术,他深入田间和农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地沟通与交流,向农户传授农业技术,进行答疑解难,“诊断开方”。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帮助农民打通包心芥菜、梅菜等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并在网站上发布收购信息,与收购商做好对接服务,帮助菜农争取更大的利益。据了解,从2013年至2018年,张伟军平均每年举办各种农技培训班9期,接受群众咨询1000多人次。

  忧农民之所忧,解农民之所惑。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张伟军在农技推广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在2012年和2018年龙门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工作中,他指导10户科技示范户,让每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10户农户,形成了“以一带十、以十带百”的技术传播效应。自2013年以来,科技示范户每年增收达到5000元以上,辐射带动农民每年增收达到2000元以上,帮助农户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据了解,2012年、2013年张伟军连续两年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2017年1月被聘为省“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专家库专家,同年4月被评为优秀农业技术指导员……作为一名农技推广员,他凭着一颗赤城的心,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天地里,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发挥着一名农技员无穷的力量,书写着最美的农技人生。


作者:林楚珊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