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龙门县库 > 新闻报道

龙门:麒麟“复活”为乡村带来欢乐和谐

2018-10-07 15:03:58 来源: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锣鼓、唢呐声中,表演者舞着红色的麒麟时而贴近地面,时而飞到空中,踢腿、舔身、酣睡、采青,每个动作模仿得生动有趣,表演者的默契配合使得这麒麟犹如真的麒麟一样在舞台上打闹着。

  据了解,舞麒麟也称为“武”麒麟,是中国明代宫廷舞蹈,南明灭亡时流传于民间。舞动时,一人舞麒麟头,一人舞麒麟尾,两人配合默契,以此把传说中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动静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舞麒麟,作为麒麟文化的一个载体和较为少见的一个舞种,现仍然活跃于民间。

  麒麟“复活”

  龙门县永汉镇官田村集春堂麒麟队起源于清末,舞麒麟由麒麟、拳法、五色组成,融合音乐、武术于一体,既有美学欣赏价值又有历史研究价值。集春堂麒麟队的表演以锣鼓、唢呐为伴奏,曲调具有典型的中原地区花会风格,与广东岭南音乐不同,是客家人世代相传的艺术文化。逢年过节,永汉镇的群众就会舞起麒麟,以表达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任何东西都经不住时间的磨灭,官田村王屋村民小组的麒麟文化也是一样。随着时间的冲刷,该村的麒麟文化在时间长河中逐渐消失。但其种子似乎并没有给时间磨盘给磨尽,在经历了近70年的沉睡后,于近段时间突然间长出了萌芽。2017年6月,官田村青年王俊艺等为挖掘弘扬和抢救传承官田村王屋村民小组的麒麟文化发起了抢救振兴麒麟文化基金会,为麒麟文化的“种子”复活募集资金。

  经过基金会的多方筹集,复活金币终于够了,“种子”复活终于踏出了第一步。随后,官田村青年们邀请到了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道棠村庆春堂麒麟队前来义务执教,重组集春堂麒麟队。据王俊艺介绍,增城区荔城街道棠村的先祖与他们的先祖本是兄弟,后来分居两地,所以道棠村庆春堂麒麟队与他们永汉镇官田村集春堂麒麟队是同宗同源的。而老一辈麒麟队队员表示道棠村庆春堂麒麟队舞麒麟的技法也跟他们一样。

  找回来了麒麟文化的源头,也有了好的老师,就可以学习了。集春堂麒麟队队员经过半年多的强化训练和筹备后,中断了70年的麒麟舞终于在2018年1月31日重新舞起来了。

  麒麟“献瑞”

  据介绍,集春堂麒麟队的麒麟造型为“龙头、鹿角、蛇身、羊蹄、牛尾”。王俊艺表示,据村里的老人介绍,以前村里是有三只麒麟,分别是黑麒麟、黑颈麒麟和红麒麟,但由于时间断层,他们对具体的内容并不很了解,现在他们舞的是道棠村庆春堂的师傅教的红麒麟。

  麒麟队不仅有舞麒麟表演,还有各式各样的武术表演,传统的拳法以及锄头、双头、二棍、挑刀、关刀、双刀、方耙、凉牌、长梁等武器表演。据王俊艺介绍,目前,集春堂麒麟队共有队员38人,其中最小的7岁。他们的队员从业比较广泛,有学生、厨师、农庄老板等等。为了不影响大家的工作和学习,他们只能在晚上抽时间进行训练,而学生也只能在星期六日才能训练。

  在祠堂里,老人们坐在边上抽着烟,聊着天,看着村里的青年们在空地上一遍一遍地打着拳法,而在旁边姗姗学步的孩子们也有模有样地学着打拳法,村里展现了一片欢乐和谐的景象。王俊艺表示,因为经常聚在一起训练,使得村里的村民更团结了,村民们也有了更多的乐趣和欢笑。

  “基金会的基金是乡贤和村民捐助的,是用来抢救振兴麒麟文化的。”王俊艺希望,以后可以通过表演换取更多的基金来发展麒麟队,同时也可以帮助村里的困难户和开展助学活动,以不一样的方式,为村里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刘智枫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