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龙门县库 > 新闻报道

【乡村振兴】做大做强茶产业打造大湾区“茶叶罐”

2020-10-03 20:30:21 来源: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茶经》里面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画卷,每一卷都飘着清幽茶香。在龙门,这小小的一片叶子,也随着时代变迁,从小部分人增收的途径变成贫困乡村脱贫攻坚的抓手。

  当前,龙门县正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而“茶”在县委全会报告中也被多次提及。根据全县工作部署,龙门县正谋划通过茶博园项目带动、“一村一品”跟进、农业与旅游融合等举措,把茶产业做到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品牌化,使其成为龙门县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并带动一方百姓致富。

  打造“一村一品”,茶叶种植是首选

  作为特色农产品,茶叶产量不大,但产出效益高,对贫困山区的经济带动性较强。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茶叶种植逐渐成为龙门县各乡镇脱贫致富、打造“一村一品”的首选,也因此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

  地派镇陈洞村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经过调研及征求村民意见,陈洞村最终确定把山茶种植作为产业扶贫项目,并在2017年成立了龙门县高桥茶叶专业合作社。

  经过几年发展,该合作社茶园种植面积约70亩,现种有茶树10万多棵,茶叶加工车间约400平方米,配置了全套制茶设备,可实现绿茶、红茶加工炒制。2020年,合作社对22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帮扶2亩茶苗,把茶园种植面积扩大到114亩。

  高桥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叶树太告诉记者,2020年陈洞村茶叶产量达到5000斤,产值约100万元以上,带动了全村村民致富。

  根据县农业农村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龙门县茶叶种植面积3503亩,分散在全县各处。其中,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种植面积最大,有1600亩;其次是地派镇,有700亩。虽然近年来龙门茶叶种植发展迅速,但大部分茶叶是刚种不久,产量并不高。2019年,全县茶叶产量27吨,产值810万元。

  路溪公大坑茶场负责人刘柏光向记者介绍,这个茶场种有茶树20亩左右,一年收入大概20万元,开发了公大坑知青牌红茶、知青牌绿茶、桂圆红茶保健茶。刘柏光对茶场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接下来会与周边农户收茶青、加工,提高大家的收益,2021年还计划扩大红茶的种植面积,提高产量,为龙门现代农业发展出一份力,认真做到最好。

  推动龙门茶产业品牌化发展

  地派镇古洞村距离龙门县城约25公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民风淳朴。这一片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的土地被一位“不安分”的年轻人潘记祥相中。他和当地村民一起种植了几百亩高品质茶树,并成立了潘嘉圆茶业专业合作社。其实,潘记祥还有着更长远的目标。

  “我们从2017年就开始种植茶叶,2018年开始培育,2019年开始大面积种植,2020年开始产茶。茶叶的长势挺好,我们现在也有信心去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全村人都可以参与进来。”潘记祥说,2021年他们的目标是继续做大,发展毛茶,因为村里面有古树毛茶、毛茶树群,现在走的路子就是想把古洞村茶产业做成一个品牌产品,利用村里的优势资源把它做成一个集旅游观光、茶叶种植与加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提高古洞村的知名度。

  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选择品牌化商品,“品牌”已成为消费者选购茶叶时的重要因素,而茶叶商标注册数量和“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恰恰是龙门县茶产业的短板。为此,县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到基层调研,对全县茶产业进行谋篇布局。

  龙门县发展茶产业要走出一条特色化、品牌化的路子,就要摆脱“零敲碎打”的现状,还要有龙头项目来带动,实现产业融合。2019年3月,龙门县康养茶博园项目落户龙田镇。该项目规划面积约72.51公顷,计划投资16亿元,分为茶叶种植、茶叶生产等四大功能分区。建成后,它将成为龙门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项目以“康养”和“茶”作为两大核心主题,围绕主题打造集生态普洱种植基地、工业旅游特色园区、康养旅游目的地于一体的大湾区康养茶博园。龙门县计划依托茶博园项目,以若干产业叠加推动“三产”融合,并将其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茶产业特色农业综合体。

  除了县级层面的统筹规划,作为“种植大户”,地派镇、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等也纷纷行动起来。2019年11月,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芬芳茶香·醉氧地派”山茶展销会活动在地派镇陈洞村岩前公园举办。现场300多名嘉宾与茶农齐聚一堂,共品芬芳茶香,共享丰收喜悦。此次活动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地派山茶品牌知名度,也是一次通过特色节庆推进“农业+文化+旅游”融合的新尝试。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茶叶罐”

  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生态环境良好,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1.8摄氏度,年降雨量2171.7毫米,非常适宜茶叶的生长,为此,一直都有种植茶叶的传统。县内有生长上百年的古茶树,龙门茶也因香味浓郁、口感醇厚,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喜爱。此外,龙门县还拥有野生茶树植物资源,不含咖啡碱的茶——可可茶。

  拥有优质的资源,一些茶农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成立了南昆山茶叶农民农业合作社,制作了除毛茶、绿茶以外的红茶、白茶两个茶品,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在南昆山的茶园里,一株株茶树在茶农的悉心栽培下繁茂生长。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南昆山规划建设可可茶种植园,计划种植可可茶10000株,约2000亩,年产量5000斤。为进一步推动南昆山毛茶产业发展,龙门县还成立了毛茶协会,积极组织茶农规范种植,并挖掘南昆山毛茶好的品种、好的资源、好的品质,打造南昆山毛茶品牌,将毛茶产业做强做大。

  据南昆山毛茶协会会长张伟良介绍,南昆山毛茶主要分布在南昆山和周边的山脉,以前当地人是上山采摘野生茶叶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野生茶叶供不应求,就发展了毛茶种植。很多农户在自留山和种毛竹的山种植毛茶,效果还挺好。

  “我们计划把毛茶推广出去,南昆山管委会也开展了第一届毛茶推广活动,反响还挺好。现在产量还不是很高,暂时来说还是供不应求。下来会继续引导带动农民在毛竹山上种植。”张伟良表示,协会通过多种线上渠道推广销售毛茶,使南昆山毛茶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此外,协会还在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几项组合拳打起来以后,南昆山的毛茶产业将会有飞跃发展,为龙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茶叶罐”出一份力。

  近年来,龙门县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路子,着力念好“山”字经,做活“特”文章,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差异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县委县政府对茶产业充满了期待,提出了要把龙门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茶叶罐”,打造万亩茶叶种植基地;发挥好龙门“富硒”土地优势,联合全县茶叶种植企业统一做好品牌和包装,提高龙门县茶叶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助力龙门差异化高质量发展。


作者:罗谷,黄志辉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