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龙门县库 > 新闻报道

龙门被授予“中华蜜蜂之乡”牌匾

2019-11-26 23:17:23 来源: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2019年11月26日,龙门县被中国养蜂学会授予“中华蜜蜂之乡”牌匾。这是对县委县政府发展蜂产业战略决策的充分肯定,也是对龙门县中蜂养殖产业的充分肯定。这将有力促进龙门县中蜂养殖的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为当地广大蜂农致富奔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龙门是养蜂大县,蜜蜂养殖历史悠久。早在宋朝时,龙门就有蜜蜂分布;清朝康熙时期的《龙门县志》就有“蜂蜜”的记载。新中国成立后,龙门的养蜂产业发展迅速。2000年,龙门的蜂群已经占广东省养蜂总量的十分之一,故有“广东10窝蜂,龙门占1窝”的说法。2012年,龙门县被评为“全国养蜂示范县”,也被列为“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2018年,龙门蜂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龙门养蜂历史悠久养殖规模大

  县养蜂研究所负责人林伟忠介绍说,“中华蜜蜂之乡”的评选有两个主要标准,分别是养蜂历史悠久和蜜蜂养殖规模要达到5万群以上,而龙门县凭借悠久的养蜂历史和庞大的养殖规模成功获评。

  据了解,龙门县地处热带亚热带,雨量充沛,气候温暖,蜜源植物资源丰富,种类达到160多种,一年春、夏、冬三季可收商品蜜,特别是冬季有鸭脚木、野桂花、枇杷等,具有较高产稳产的特点。

  据林伟忠介绍,龙门饲养的蜜蜂全部为华南型中蜂(简称“中蜂”),采用现代活框饲养。当前,养殖规模约13万群,年产量2500吨,产值1亿多元,蜂产业从业人数2700多人。龙门拥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养蜂场,每个养蜂员都经过专业培训,且大多拥有中国养蜂学会“全国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证书,部分获得“蜜蜂饲养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助力打造“甜蜜”事业

  为更好服务于本地蜂农,依托县供销联社助农服务体系,县养蜂研究所牵头组织65户养蜂户成立龙门县养蜂协会,并于2012年8月成立党支部,2018年3月成立党总支,下设10个党支部,分布在各个乡镇。

  据了解,县养蜂研究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既定的蜂产业发展决策,以党支部为平台,不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了“党总支+养殖户(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示范村(基地)+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和蜂农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服务蜂农中增强党支部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林伟忠介绍说,龙门县养蜂协会以党总支为引领,以龙蜂生态养蜂示范基地为平台,为养蜂户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帮助养蜂户加工、销售蜂蜜,通过推行有机蜂蜜标准化生产技术,解决蜂农养蜂难和销售难问题,把提高蜂农组织化程度,推进蜂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挥基地作用的重要措施来抓。他表示,县养蜂研究所和县养蜂协会党总支实施“蜂味”党建,开展“养蜂学堂”,每周定期在蜂农服务中心电教室或蜂场开展党的理论、惠农节目、实用技术节目;利用县“惠民讲师团”“宣讲一线行”“农家党校”和省市专家一线辅导等送学到基层;通过微信群、QQ群和手机短信等方式把蜂农党员联系起来,推出“空中课堂”,创新实施“党建引领空中农业,助力打造甜蜜龙门”项目,真正打造“蜂情”龙门,酿造“甜蜜”事业。

  据了解,县养蜂协会党支部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惠民讲师团,经常组织讲师团的养蜂专家为蜂农提供蜜蜂病虫害防治、蜂蜜保质等各种指导服务;同时,经常性组织党员、蜂农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使全体党员、蜂农对龙门县的革命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引导党员、蜂农在工作中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践行群众路线,为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近年来,县养蜂研究所和县养蜂协会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使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农村社会每一个角落,让党支部在基层‘挑大梁’,让党的声音在基层‘唱主角’,谱写了联结和带动蜂农、基地示范、搭台唱戏新乐章,奏响了党建传帮带扎根于乡村、远程教育服务于蜂农、培训变学为用促发展‘三步曲’。”林伟忠说,党建引领不仅提高了龙门县蜂农的生产技术水平,而且富了一批人,受益户又成了传播者,造就了一批致富带头人。

  发挥示范蜂场作用,带动群众致富

  2008年,县养蜂研究所组织成立了龙门县龙蜂养蜂专业合作社。截至2019年11月,该合作社有社员151户,拥有固定资产571万元,有一条500吨蜂蜜加工生产线,入社社员共计拥有蜂群28600群。据了解,该合作社为社员和蜂农无偿提供蜜蜂养殖与管理全方位服务,推广蜂蜜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在蜜蜂防病害技术培训和市场流通中起到了桥梁作用,实现了“上连市场、下连蜂农”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据介绍,龙蜂养蜂专业合作社在龙城街道青溪山下村、龙田镇黄珠洞村和长坑村、平陵街道祖塘村和大围村分别创办了中蜂抗逆增产技术和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蜂场5个。“示范蜂场严格采用标准化养蜂生产技术和无公害生产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全县2500多户养蜂户,13多万蜂群,在试范蜂场的新型双皇蜂箱试验中比传统蜂箱产量提高20%以上。”林伟忠说。

  龙田镇黄珠洞国辉蜂场就是示范蜂场发挥作用的一个缩影。黄珠洞村蜂农肖国辉积极参加各地举行的养蜂培训以及外出学习活动,先后考取了国家初级养蜂证书、国家中级养蜂证书,还成为广东省养蜂协会会员。同时,他的养殖基地也成了“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示范蜂场”“广东广昆园蜂业有限公司蜂产品生产基地”“龙门县生态养蜂科普示范基地”。肖国辉学习到先进的养蜂技术后,大方传授给村里的蜂农,积极带动当地蜂农共同进步。在肖国辉的带领下,黄珠洞蜂农提高了养蜂技术,蜜蜂产量较以往提高了20%。

  同样,在平陵街道祖塘村经营蜂场的蜂农郑海强,也在积极发挥示范蜂场的作用。49岁的郑海强,从事养蜂业已经有20个年头,从当初的懵懵懂懂到如今的养蜂能手,离不开县养蜂所和养蜂协会的支持和帮助。据介绍,郑海强养蜂量达280多箱,蜂蜜年产量约4吨,年产值十几万。通过多年来经营养蜂业,郑海强早已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如今,他早已带着家人从破旧的小平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购买了小轿车,还通过养蜂供出了2个大学生。郑海强“甜蜜”事业的成功,吸引了平陵街道祖塘村周边20多户村民加入养蜂队伍。在郑海强示范基地的影响和带动下,周边的蜂农纷纷前往其示范基地学习养蜂生产技术,并在郑海强的示范带动下纷纷走上致富之路。

  “一般遇到问题,会主动找到县养蜂研究所和养蜂协会寻求帮助。”郑海强告诉记者,县养蜂所、养蜂协会和合作社对蜂农帮助很大,不仅为蜂农提供改良后的蜂箱、蜂巢,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蜂农技术,还会帮助蜂农解决销路问题。2017年,他在县养蜂协会的帮助下成功卖出了1吨蜂蜜。“可以说,县养蜂所、养蜂协会和合作社,为蜂农提供了从蜜蜂养殖技术支持到蜂蜜销售渠道衔接等全方位的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在养蜂示范基地,每年都接待参观学习的农民近2000多人次,有力推动了蜂蜜产业化生产。“在养蜂示范基地的影响和带动下,周边的蜂农,纷纷前往养蜂示范基地学习养蜂生产技术。”林伟忠表示,目前养蜂已成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一项主要来源,在党总支的带领下,养蜂示范基地传帮带在促进蜂业增效、蜂农增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龙门养蜂事业和经济发展,画下精彩一笔。

  加大产业扶持,打造全国中华蜜蜂第一县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养蜂业的发展,先后成立县养蜂研究所、协会、合作社,管理全县的养蜂业,充分发挥基地科普示范、科技推广、科普培训、科技咨询、科普惠农的带动作用。2017年以来,县供销联社党委积极推进“中华蜜蜂之乡”创建工作。据统计,近年来,县养蜂所、协会、合作社共同组织举办中华蜜蜂养殖技术培训班18期,共培训人数2880人次,为广大蜂农解疑释难。

  “县政府将计划进一步拓展龙门蜂业领域,打造龙门蜂业新格局,带领全县蜂农一同奔小康。”林伟忠指出,《龙门县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加大扶持养蜂产业发展,至2020年底,全县养蜂规模达到13万群。此外,龙门县还于2018年底出台了“龙门蜜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林伟忠表示,下来,龙门县将以建设“中华蜜蜂之乡”“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基地”为重点,全力做好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的示范工作,积极开展对蜂农的技术培训和养蜂技术的推广;建设蜜蜂产业园,集养蜂生产、产品加工、蜜蜂文化展示和蜜蜂旅游于一体,打造龙门县中蜂产业特色品牌。

  据介绍,龙门蜜蜂现代农业产业园,旨在打造一个集蜜源种植观赏、养蜂生产体验、蜂文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特色蜜蜂之乡,促进蜂产业与健康产业、旅游产业的多业态融合发展。一是以蜂产业开发为主线,充分挖掘蜂文化核心内涵,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蜂产业体系;二是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加快生产主体培训,拓展蜂业功能,延长产业链条;三是加快推动蜂蜜行业的资本、人才、企业落户龙门,推动养蜂行业振兴发展,把蜂蜜打造成为龙门的特色名片,把龙门打造成为全国中华蜜蜂第一县。


作者:黄杰香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