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龙门县库 > 新闻报道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龙门龙田镇:激发脱贫之志拓宽致富之路

2020-07-18 16:15:05 来源: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旧梁村

  武深高速龙田出口在家门口附近,这种便利是旧梁村村民之前从未想到过的。而高速路带来的发展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旧梁村区位优势明显,距离县城1.2公里,全村土地平整连片超过3000亩,龙平渠贯穿整个旧梁,水资源丰富。武深高速龙田互通的开设,使得旧梁经济社会的发展如虎添翼。

  旧梁村是省定贫困村,位于龙门县龙田镇东部,此前交通不便和特色产业缺乏等因素制约着村的经济发展。2016年底,村集体收入只有2万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54户147人。在市发改局的帮扶下,现在村集体年收入近30万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随着新农村建设项目和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旧梁村逐渐实现振兴。

  房屋外立面改造让旧梁仿佛身处“世外桃源”,文体活动中心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篮球场升级改造受到年轻人的欢迎,雨污分流及污水处理一体化让该村告别“污水横流”,垃圾收集点让垃圾有“家”可归,村道美化绿化与田园风光“交织”,村道巷道延伸至家门口,路灯建设点亮每家每户……通过改造升级,旧梁村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焕然一新。

  在整治人居环境的同时,帮扶单位和村干部围绕“村村有物业、户户有就业、年年有收入”的目标,采取村企合作模式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为贫困村和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提供保障。

  旧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国强告诉记者,旧梁村利用流转土地,将人员外输务工,同时引进两个菜场,方便贫困户到菜场务工。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帮扶单位就安排一些生产资金,为村民购买肥料、种子、鸡苗等,扩大种养规模。“人居环境这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旧梁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完成了,另外绿化、巷道、立面等改造都差不多完成了。现在贫困户孩子教育有补贴,读书不用钱,毕业出来后务工,生活质量将大大提升。”梁国强说。

  旧梁村驻村第一书记龙剑波认为,扶贫要先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的志向,激发脱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村民的知识文化水平,教育好下一代,阻断贫困代际传播,带动村民和贫困户奔康致富,振兴旧梁村。

  “扶贫要扶志(智)。第一个志,是志向的志。扶贫说到底是扶人,激发贫困户干事创业的激情,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我们每年给有劳动能力贫困户3000元生产资金,让他们买鸡、鸭、鹅和肥料等,去发展生产。其次,我们投入155万元进行光伏产业扶贫,收入的60%给村委提升基础设施建设,40%给29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光伏产业分红每年贫困户可分到大概2000元,让他们发展生产。我们与龙门县江湾大酒店签订消费扶贫协议,贫困户养的鸡、鸭、鹅等农副产品,江湾大酒店都会收购,解决贫困户的后顾之忧。另外,为确保贫困户就近就业,确保‘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我们与龙门县良田农业专业合作社签订就业扶贫协议,并商定一天工资不低于120元,让贫困户就业有保障、致富有平台。第二个‘智’,是智力的智。贫困户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知识、缺乏技能,扶贫的根本在于扶‘智’,在于扶‘教育’,只有教育才是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的有效途径,而且是最廉价、最有效的,让贫困户家长、学生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我们投入30万元给旧梁小学提升学校的基础设施、购买电脑和教学平台;贫困户学生上学都有生活补助。还有,我经常去贫困学生家里,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考试成绩怎么样、还有什么不懂的知识点,我也会教他们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希望通过我的影响,让他们爱上学习、学会学习。”龙剑波说。

  刘伟庆是旧梁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天一大早,他都要到快递站开始忙碌的一天。因为身体有残缺,他选择了在县城做一名快递小哥。妻子刘少群在家里照顾孩子的同时,做一些手工,帮补家用。靠帮扶单位和村干部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勤劳的夫妻俩盖起了楼房。在小小的庭院里种上几棵果树,养上一些家禽,一家人过上了简单、舒适的生活。

  “我老公弄伤手之前,我是在餐厅做服务员。现在他找到送快递的工作,我就做手工和家务。以前住的地方只有一间平房,一间客厅一间卧室,厨房是另外建的。现在增加了一间卧室和一间客厅,有电视机和抽油烟机了,还装了自来水。现在生活得比较轻松了,小孩子也慢慢长大了。帮扶人员帮助了我们很多,辛苦他们了。”刘少群说。

  田尾村

  宽大而结实的便民桥代替了简易狭窄的石板桥,把整个村的交通串联起来,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这就是龙田镇田尾村文笔桥和水口桥。文笔桥和水口桥的建立是龙田镇田尾村新农村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田尾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共有3672人,下辖19个村民小组,是龙田镇最大的村,也是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村。

  田尾村党支部书记钟伟锋告诉记者,龙田镇49户贫困户已全部出列。该村主要种植水稻、香蕉、花生、蔬菜、林木等经济作物,畜牧业以鸡、鸭等为主,养殖业以鱼为主。接下来,将继续推动乡村农业的发展,壮大集体的经济收入,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加强农村思想品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达到“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目标。

  近年来,田尾村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村道、桥梁、路灯、旅游公厕、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村委办公大楼,进一步完善村级公共设施,改变了该村落后贫穷、脏乱差的面貌。

  “刚到这条村的时候,村里的环境比较差,路面还没有硬低化,晴天灰尘雨天泥泞,又没有路灯,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的。村民也缺乏文体活动场所。原来村里的贫困户都是住泥砖房,现在通过危房改造,都住上新房了,生活上‘八有条件’都已经达到。通过这些年来种养、就业扶贫,给他们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我们也落实了民政的兜底政策,这样的话他们可以生活无忧。现在村的集体收入还是一个短板,集体收入不高。”田尾村驻村第一书记周东东表示,接下来,他们希望引进资金和项目,壮大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不壮大,很难让我们村实现持续性发展。2020年,49户贫困户基本脱贫了。现在入村就可以看到新的文化广场,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了,一到晚上8点多钟,村民就来到广场打球、嬉戏、纳凉、跳广场舞。2019年,我们估算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达到15000多元。我们风风雨雨奔了那么多年,如今小康生活就在身边,村民也一步步见证和感受到祥和安稳的生活。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在村干部和我们帮扶单位的努力下,田尾村未来的发展会更好。”周东东说。

  据了解,帮扶单位和村干部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村民种养,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2019年对有劳动力发展种养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以奖代补”资金32990元。2020年拟对有劳动力发展种养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以奖代补”资金49390元。

  勤劳的林金华、林超平父子俩,以前是田尾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们在帮扶单位和村干部的帮助下,种植了蔬菜,养了一大群的鸡、鸭和鱼,还在房前屋后养起了蜜蜂,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致富路。每天一大早,林超平都会把自家种养的农副产品运到县城出售,为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虽然辛苦,但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令他充满信心。

  “我们主要是养鸡、养鱼、养蜂等,农副产品销售也得到了帮扶单位的帮忙。以前是住泥砖房,现在住上楼房了,生活比以前好很多了。多谢党委政府的扶持和照顾。”林超平说。


作者:刘铤,刘智枫,罗谷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