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龙门县库 > 新闻报道

@龙门人, 江厦村的这些英雄事迹你知道吗?

2020-07-31 16:52:55 来源: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飞机多次轰炸龙门县境内城镇和乡村,并开展多次扫荡。英勇无畏、不愿屈服的江厦村民自发组织抗击日军。这一英雄事迹后来被载入华南抗战的史册。

  抗战历史是中国红色文化的瑰宝。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龙门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再次来到龙城街道江厦村党员教育基地“江厦村民抗击日军遗址”,抚今追昔、铭记历史。

  据《中国共产党龙门县地方史(1927-1949)》记载,1944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转入反攻,但侵华日军仍作垂死挣扎,为打通湘桂铁路沿线,部分驻粤日军北调,北面日军南下,进行频繁调动,所到各处,如洪水猛兽,无恶不作,激起我民族义愤,群众对日寇恨之入骨。

  1944年7月2日,日军由增城开往龙门,沿途抢劫。当天下午四时,日军先遣部队已到离王坪镇江厦村四华里的周田围。

  在村口放哨的村民发现日军行迹后,立即把消息传回村里。日军来势汹汹,灾祸即将降临。村民们立刻组织村中老幼妇孺上山躲避,青壮年60多人则分为2个战斗队,拿起土枪、土炮和锄头等工具,借助地形优势,据险抗击日军。

  为有效打击日军,战斗队一队人马埋伏在谭仙公庙正面田坎,另外一队则埋伏在新庄坳小山侧,两队人马相互策应,日军一旦进入包围圈将遭到有效火力的打击。

  日军未料到会遭遇袭击,蜿蜒向谭仙公庙而来。潜伏在谭仙公庙前的一队村民奋起迎头痛击,另一队村民接踵开火。日军被前后围攻,顿时被打得人仰马翻。

  时近黄昏,视野不清,日军不清楚遇上多少武装,纷纷占领附近山头,60多位村民奋力追杀。1个多小时天黑后,参与战斗的村民们才在夜色的掩护之下撤退上山。这时日军约有1500人,已占领村前大小山头,不敢进村,只得在山上露营。

  7月3日上午5点许,日军从山上向村子发射迫击炮弹,共有28发炮弹落入村子,炸塌一些民房。由于村民早已走避在山上,村内空无一人,日军炮击后见村内毫无反应才大胆进村,洗劫财物,六畜牲口全被宰光,直到当天下午才离去。

  7月4日,村民下山回村打扫战场,发现7处柴炭灰中夹杂着日军遗残骨灰,至少有7人被击毙。在山侧有一处新坟,断定是日军埋葬的,立即挖掘,果然是一具用日本太阳旗裹着的日军军官尸体,脚上还穿着皮靴,两只手臂已被日军截去(相传日军在战场上无法运走同伴尸体,会砍掉手指或者手臂以代全尸)。尸体仍未腐臭,村民们就抬到龙城太平门展尸给县城群众观看。据曾任龙门县长的汤灿华看到尸体的穿戴和肩章军衔分析,肯定其是日军大佐级别的军官。

  据记载,在这次战斗中,村民谭采因受重伤治疗无效身亡。两人轻伤。

  “那一年我才10岁,因为是孤儿,家里没有人照管。村民与日军打起来的时候,我还在村里的大禾坪上玩,听到枪声此起彼伏也不害怕。”今年86岁的村民谭雨光经历了江厦村民抗击日军的那段历史。谭雨光说,他是跟着战斗队最后撤退到山上的,从山上回到家里时,发现日军在自己家煮的两大铁锅米饭一动未动。“估计是日军听到了什么动静,连饭都来不及吃就仓皇而逃了。”

  “我当时只有7岁,由大哥背着跟父母一起往树山(山名)撤退躲避日军。在撤退的路上还能听到枪炮声不断响起。”今年83岁的江厦村村民谭天泽仍然记得日寇进村那天,跟着长辈在树山上躲避了两天两夜的情景。“那时候还小,根本就不知道害怕。”谭天泽告诉记者,避难的山上有生产队提前准备的粮食,不会挨饿,随便搭个雨棚子凑合过了两夜。

  江厦村60多名村民痛击日寇,击毙日军大佐的壮举,狠狠教训了侵略者,留下了让后人敬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2015年5月31日,龙门县人民政府在江厦小学旁边竖起了“江厦村民抗击日军遗址”碑。

  如今的江厦村,正稳步迈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我村通过逐年投入、分项细化的方式,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用3年时间建设‘惠州市三美示范村’,并计划通过村企合作的方式发展红色旅游、特色农业观光旅游等项目,提高村集体和村民经济收入。”江厦村党支部书记谭桂友表示,江厦村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先烈把红色文化这颗种子埋在这片热土上。这颗种子如今已孕育生长,开花结果。作为后人,江厦村村民继承先烈遗志,更加珍视和平,稳步建设美丽江厦村。


作者:沈知尚,黄志辉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