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龙门县库 > 新闻报道

棒!龙门这个外来媳妇学炒茶经营茶场年收入近40万元

2020-07-10 22:17:29 来源: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海拔500多米的盘龙坑高山上,生长着一大片茶树。这些茶树掩藏在深山密林里,恣意吸收着大自然赐予的甘露,并将之转化为自身馥郁醇厚的品质。

  太阳初升,茶农潘光美的身影就已出现在自家茶山里。当前正是夏茶收获的季节,虽然前几天刚收获了一批茶青,但是潘光美仍然早早来到茶山,察看茶叶生长情况。

  “我们的茶树长势不错,虽然采收不久,但是现在已有部分茶叶吐芽,过几天就可以采摘第二批夏茶了。”手指轻轻抚过嫩绿的叶芽,潘光美为茶树的长势心生欢喜。虽然夏茶不及明前茶、白露茶等茶叶价值贵重。但是,对于每一批茶叶的收获,她都非常珍惜。因为每一次收获所带来的收入,都将成为其茶场扩张规模的基础资金。

  生态环境好,好山好水好空气是种出好茶的最重要因素。潘光美的茶场位于密溪林场盘龙坑村的一片向阳小山坡上。这里海拔高,雨量丰沛,早晚温差大,土地肥沃,以赤红土壤为主,非常适合种植茶树,一年可以采摘三次茶叶。

  盘龙坑村茶农约有三四户。该村的茶叶基本种植在山上,因为地势高,早晨经常云遮雾罩,直到上午八九点才散去。云雾缭绕之中,茶山若隐若现恍如仙境。因此,人们给出产于密溪盘龙坑的这些茶叶形象地取名为“云雾茶”。

  外来媳妇潘光美所经营的茶场现今规模有50亩。据她介绍说,最初一批茶树种植于2008年,至今已十年有余,是其家婆潘银娣退休后种下的。经过儿子、儿媳的悉心经营和管理,茶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说起家婆潘银娣,潘光美竖起大拇指称其为“女强人”。潘银娣今年72岁,是密溪茶场的老场长,也是当地出名的“炒茶王”。1979年,密溪林场在盘龙坑村一带山地种下约200多亩优质的云南大叶青茶树,生产绿茶。潘银娣是茶场第二任场长,悉心经营,劳苦功高。

  炒茶是一个漫长且辛苦的过程.采摘于最好季节、纯手工制作的茶叶,每斤价格不低于600元。而潘银娣用的是最传统的炒茶技艺,每一个环节都是纯手工完成。从新鲜的茶叶到制成干茶,炒茶起码得经过杀青、揉捻、烘青、复揉、挑拣、烘干6道基本工序,需耗上大半天时间。虽然手工炒制耗时长且辛苦费力,但是如此出品的密溪茶香气浓郁、油质丰富,入口初始虽有些许涩味,但喝过之后,顿感口舌生津,浑身清爽,有止渴、提神的功效明显。

  每当家婆炒茶时,潘光美总会为其打下手。潘银娣把自己炒茶的手艺毫无保留地教予儿媳,而悟性好的潘光美也不负家婆期望,学得一手炒茶的好手艺。潘银娣对此赞不绝口,称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潘光美学成出师后,潘银娣放心地将茶场完全交予儿媳打理。2018年,潘光美成立了龙门腾雾山茶合作社,除了自产自销茶叶外,还收购当地茶农种植的茶青进行炒制加工,带动村民发展茶叶种植。据介绍,目前其茶场年产干茶700斤,年收入近40万元。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前两年,潘光美购置了一套制茶设备,采用半手工炒制茶叶。出于对品质的追求,潘光美坚持用手工和土锅完成最后一步炒茶烘干环节,依靠经验严格控制炒茶的火候和搅动茶叶的力度,炒出来的茶叶香飘四溢。

  在传承家婆绿茶炒制手艺的同时,潘光美还通过不断外出学习推陈出新,学会了红茶的制作。今年5月份,因为一种“小绿叶蝉虫”的出现,潘光美在省茶科所“茶博士”的指导下,开发了一种红茶新品种——“蝉蜜茶”,此茶在熟客中颇受欢迎。“我发现每年五六月,茶树的嫩叶都会被小绿叶蝉虫叮咬,留下一个难看的虫洞。为了解决虫扰问题,我请教了省茶科所的‘茶博士’,在他们的指点下开发出了蝉蜜茶,在龙门仅有我这里有这种红茶。”潘光美介绍说,相比普通红茶来说,蝉蜜茶入口更香甜,茶水里独有一种蜜味。

  正午,日悬中天。潘光美踏着细碎的光影返回家中。在她看来,茶叶种植这项事业的前景正如火红的太阳般炽热光明。近几年来,因为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茶产业发展,大大增强了潘光美对茶叶种植的信心。未来,潘光美也将继续扩大茶场种植规模,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把自家这一味“茶”做得更好,尽己所能为龙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茶罐子”、发展“大山经济”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沈知尚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