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龙门县库 > 新闻报道

【追寻红色足迹】江厦村民英勇抗日事迹被载入华南抗战史册

2021-05-30 00:20:02 来源: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飞机多次轰炸龙门县境内的城镇和乡村,并开展多次扫荡。英勇无畏、不屈服的江厦村民自发组织抗击日军。这一英雄事迹后来被载入华南抗战的史册。

  《中国共产党龙门县地方史(1927-1949)》记载,1944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转入反攻,但侵华日军仍作垂死挣扎,为打通湘桂铁路沿线,部分驻粤日军北调,北面日军南下,进行频繁调动,所到之处,如洪水猛兽,无恶不作,激起我民族义愤,群众对日寇恨之入骨。

  1944年7月2日,日军由增城开往龙门,沿途抢劫。当天下午4时,日军先遣部队到达离王坪镇(今龙城街道)江厦村4华里的周田村。

  在村口放哨的村民发现日军行迹后,立即把消息传回村里。日军来势汹汹,灾祸即将降临。村民们立刻组织村中老幼妇孺上山躲避,青壮年60多人则分为2个战斗队,拿起土枪、土炮和锄头等作战武器和农用工具,借助地形优势,据险抗击日军。

  为有效打击日军,战斗队一队人马埋伏在谭仙公庙正面田坎,另外一队则埋伏在新庄坳小山侧。两队人马相互策应,日军一旦进入包围圈将遭到有效火力的打击。

  日军未料到会遭遇袭击,蜿蜒向谭仙公庙而来。潜伏在谭仙公庙前的一队村民奋起迎头痛击日寇,另一队村民接踵开火。日军被前后围攻,顿时被打得人仰马翻。

  时近黄昏,视野不清,日军不清楚遇上多少武装,便分散占领附近山头,60多位村民奋力追杀。天黑后,参与战斗的村民们才在夜色的掩护之下撤退上山。这时日军约有1500人,已占领村前大小山头,因不敢进村,只得在山上露营。

  7月3日凌晨5时许,日军从山上向村子发射迫击炮弹,共有28发炮弹落入村子,炸塌一些民房。由于村民早已走避在山上,村内空无一人,日军炮击后见村内毫无反应才大胆进村,洗劫财物,六畜牲口全被宰光,直到当天下午才离去。

  7月4日,在日军撤离后,村民下山回村打扫战场,发现7处柴炭灰中夹杂着日军遗残骨灰,至少有7人被击毙。在山侧有一处新坟,断定是日军埋葬的,立即挖掘,发现一具用日本太阳旗裹着的日军军官尸体,脚上还穿着皮靴,两只手臂已被截去(相传日军在战场上无法运走同伴尸体,会砍掉手指或者手臂以代全尸)。尸体仍未腐臭,村民们就抬到龙城太平门陈尸给县城群众观看。曾任龙门县长的汤灿华看到后,根据尸体的穿戴和肩章军衔分析,认定其是日军大佐级别的军官。

  据记载,在这次战斗中,村民谭采因受重伤治疗无效身亡。两人轻伤。

  今年86岁的江厦村村民谭雨光,经历了江厦村民抗击日军的那段历史。

  村民谭雨光回忆道:“那一年我才9岁,因为是孤儿,家里没有人照管。村民与日军打起来的时候,我还在村里的大禾坪上玩,听到枪声此起彼伏也不害怕。我跟着战斗队最后撤退到山上,后来从山上回到家里时,发现日军在自己家煮的两大铁锅米饭一粒未动。估计是日军听到了什么动静,连饭都来不及吃就仓皇而逃了。”

  今年83岁的江厦村村民谭天泽仍然记得日寇进村那天,跟着长辈在山上躲避了两天两夜的情景。谭天泽说:“听老人说,本来我们的武器不够日本人厉害,当时已经天黑,日军不熟悉地形不敢轻易进来。村里派出两队人马去参加战斗,也打锣叫大家去抗日。我当时只有6岁,大哥背着我跟父母一起往树山(山名)撤退躲避日军。在撤退的路上还能听到枪炮声不断响起。那时候还小,根本就不知道害怕。村民在山上提前准备了粮食,随便搭个雨棚子凑合过了两夜。”

  江厦村60多名村民痛击日寇、击毙日军大佐的壮举,狠狠教训了侵略者,留下了让后人敬仰的英雄事迹。2015年5月31日,龙门县人民政府在江厦小学旁边竖起“江厦村民抗击日军遗址”碑。

  据江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谭桂友介绍,近年来,该村通过逐年投入、分项细化的方式,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用3年时间建设惠州市“三美”示范村,并计划通过村企合作的方式发展红色旅游、特色农业观光旅游等项目,提高村集体和村民经济收入。江厦村抗日遗址设立之后,对江厦村民深受影响,同时也吸引了外地青少年以及各单位参观学习,激励村民和后辈更加奋发向上,爱国爱党,继续为群众服务。下来,该村准备将抗征队成立地点、抗征队活动旧址、东三支驻军旧址联合打造一条红色路线,给更多的人参观学习。

  如今的江厦村正稳步迈向社会主义新农村。江厦村村民继承先烈遗志,更加珍视和平,稳步建设美丽江厦村。


作者:罗谷,刘铁军,黄志辉,沈知尚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