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龙门县库 > 新闻报道

【追寻红色足迹】英雄石墩村:村民齐上阵三退日军 血战到底保卫家园

2021-05-15 22:52:24 来源: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前墙弹洞记干戈,当日东洋卷恶波。大炮千兵腾杀气,小村三度退狂鼍。牺牲更教人无畏,懦弱何曾史有歌。忠烈可风先辈血,神州御侮敛长磨。”

  龙门当代书法家李林根一首七律《英雄石墩村》道尽了龙江镇石墩围村民齐上阵三退日军进攻的抗日斗争英雄史。

  从龙门县龙江镇圩往路溪片区方向驱车行进大约10分钟,在龙江村的村道旁,一座年代久远的客家围屋依然可见。围屋门口有一座“石墩围村民抗击日军遗址”石碑。这座石碑告诉世人,这里就是石墩儿女奋起反抗日军欺侮、掀起人民抗日斗争的旧址。

  据《中国共产党龙门县地方史(1927-1949)》记载,1944年7月6日凌晨,由增城向博罗方向调动的日军,经永汉到达龙华后分三路(黄山水、田背水和大鱼潭),取道路溪向博罗横河方向窜扰,其中从大鱼潭上龙江路经石墩村的有1000余人。日军到达石墩村前一天,爱国乡绅刘其敬回到石墩家里,当天便与村民开会,议定若日军侵犯本村,则坚决抵抗。该村有高而厚的围墙,四角有炮楼,既可居高临下俯视全村,又可在每一个角度射击敌人,易守难攻。全村有18支步枪、8支短枪、4支台枪和1万多发子弹。村民分守四角炮楼,约定只要刘其敬指挥枪一响,全村即投入战斗。

  刘其敬侄孙刘卫忠说:“刘其敬就是我的叔公。听我爸说叔公一直以来都是很爱家、很孝顺。日军进村后,叔公组织石墩人们抵抗,和日本鬼子浴血奋战,后来壮烈牺牲了。”

  1944年7月6日早晨,住在村前的村民刘珍云喂马时发现日寇向石墩村进逼,于是立即吩咐子女去楼阁向守备人员报告。守在前右炮楼的村民刘全安等人看见7个日本尖刀兵跑到宅前,拼命拍打炮楼大门,并大声嘶叫。

  当时刘其敬在楼上,当即写了“路过此地,不要骚扰百姓”的字条放了下去。日兵看后,毫不理睬,继续嚎叫敲打大门。未参加会议的刘全安不知道要等到刘其敬指挥枪响后才能开始战斗,就立即开枪把拍门的一名日本兵击毙。战斗就这样打响了。

  遭到打击的日军3次组织兵力进攻石墩村。第一次,一名日军军官挥着指挥刀,领着一小队日军冲向前左炮楼。村民刘炳光将指挥官击毙,日军退回。第二次,日军改用迫击炮轰击,村民凭借厚墙和射击孔进行反击,日军再次被击退。遭重创后的日军,跑到村外竹林扎了许多竹梯,组织了三四百人的部队,开始了第三次反扑。在刘其敬的指挥下,石墩村男女老少一起参战,直到将日军击退。

  激战持续到当天下午2点,日军调回已开至路溪黄泥坳的两门无后座力平射大炮,配合迫击炮、轻重机枪,组成强大火力,向石墩村发起总攻。敌人三发炮弹,把后左楼阁及一侧围墙击破。日军从围墙击崩处蜂拥而进,刘其敬及助手刘亚焕各持手枪,分别指挥前右炮楼和后左炮楼抗击日军。村民们也受其感召,拿起刀、斧、锄头与入村日军进行巷战,终因寡不敌众,被日军血洗全村。刘其敬、刘亚焕先后中弹牺牲,村民刘炳光、刘日魁等也相继战死。当天下午,石墩失守。

  傍晚,邻村六子园村增援的枪声响起,日军以为是我方援兵赶来,仓惶离村。在这场战斗中,日军被打死打伤100多人,石墩村民6人在战斗中牺牲,9人中弹身亡,25人惨遭屠杀,9人被捆绑拉夫。其中,刘其敬和刘日槐两户被杀绝。全村被毁房屋47间,损失财物难计其数。

  1947年2月26日,为了铭记历史,国民党龙门当局在县城东较场(现东较文化广场)为石墩抗日英烈建立纪念碑,国民党爱国将领张治中题词“忠烈可风”。此纪念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

  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年经历血战的前辈大多已离我们远去。但刘其敬等保家卫国的英雄们坚强不屈的抗战精神,值得后辈永远铭记。从2014年开始,在龙江镇党委政府以及扶贫单位的指导和帮助下,石墩村开展了抗日遗址的修整、复原工作,并在保护好抗日遗址的前提下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清理了一些烂屋地、卫生死角等。

  2015年,龙门县人民政府在石墩村树了一座石墩村民抗击日军遗址碑。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及县关工委等相继在此挂牌,确定石墩为“龙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龙门县石墩围民众抗日遗址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的石墩人民已大多在周边盖起了房子,过上了安定的生活。而从石墩村旁边穿过的广河高速公路也告诉人们,正是过去抗日英烈的牺牲才换来了今天后人安定繁荣、快速发展的幸福生活。我们当铭记历史,奋力前行。


作者:罗谷,刘铁军,黄志辉,沈知尚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