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龙门县库 > 新闻报道

龙门陈村村:发展多项特色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2021-05-03 22:08:38 来源: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下班了,工人陈住祥撑着雨伞,满脸笑容地沿着楼梯从龙门县新希望幼儿园大门走出。幼儿院内生机盎然,一如他的心情。“在幼儿园工作,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而且小孙子在这里读书,每个学期的学费还可以减免一半,一年下来就可以省下2800元的学费。”陈住祥说。

  陈住祥是龙城街道陈村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缺乏劳动力,加上孩子都在上学,家庭开销比较大,经济上特别困难。此前,他觉得生活缺少奔头。现在,走在幼儿园门口的大路上,他感觉生活的路也很好走了。

  陈住祥的家庭由贫变好是陈村村产业扶贫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陈村村巧用产业扶贫政策,实施产业造岗位,倾心做好特色技能培训上岗服务,村上46户190名的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脱贫率为100%。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816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人均29743元。

  新希望幼儿园给全村带来希望

  走进新希望幼儿园,映入眼帘的是色彩缤纷的活动操场,旁边就是绿草如茵的足球场,崭新的教学楼矗立在幼儿园正中间。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队有序地领取体育器械,尽情地享受着运动的欢乐。

  “新希望幼儿园的用地是采取‘租金+分红’的方式租用的,这模式不但有利于增加村集体的收入,也有利于保障我们在当地投资的个体企业的发展。”新希望幼儿园院长鲍晓泉告诉记者,“新希望幼儿园于2013年由废旧的陈村小学改建而成,总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这个坐落在农村的幼儿园,如今是惠州市占地面积最大的幼儿园,同时也被评为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建立该幼儿园的目的是让陈村村的孩子就近读书,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随着停车场、图书室、舞蹈室等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学生由起初的30多名发展到现在的240多名。”

  新希望幼儿园的建立,不但满足了本村及周边村适龄儿童上学的需求,还为当地提供了不少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幼儿园现有27名教职工,主要是本村的村民。“在这家幼儿园工作,工作环境很好,而且离家近,可以照顾家庭。福利方面,我们教职工子女在这里入学,费用可以减免一半,减轻了教职工的生活负担。在工作方面,我们也充满了幸福感。”园长赵丽开心地说。

  “现在我在中医药科普基地帮忙种中药草,每个月可以增加不少收入,加上3个孙子每年都有9000元的贫困户学费补贴,生活负担减轻了不少。”陈住祥告诉记者。

  据介绍,该幼儿园正在打造一个占地面积约13亩的中医药科普基地,种植有170多种中草药,于2021年5月开始启用,将用于中医药文化的科普教育。该基地的启用有利于让中医文化走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和中医在医疗方面的重要性,了解、认同并热爱中医文化。

  药草变“金子” 增收助就业

  “产业要发展,规划必须先行。”陈村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明彪谈到脱贫工作时提到。刚到陈村村,黄明彪并没有急于开展工作,而是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先后邀请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广东省民宿行业协会、省市县中药种植科技特派员等到陈村村走访调研,助力陈村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为陈村村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对接陈村原生态的农副产品销售问题,推动体验式乡村生态旅游业理清发展思路。

  黄明彪告诉记者,“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当前惠州正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龙门环境好空气好,种植中药材是不错的选择,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带动就业。”结合龙门打造岭南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的主导产业部署,陈村村确定了中药材种植发展方向,采取以“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种植了50亩中药材。

  中草药种植在移栽秧苗、收割等环节都需要人工,这为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进一步带动了当地贫困户就业。罗培桂就是其中的受益者。“自村里开展种植药草扶贫项目以来,我经常到基地里帮忙,每天可以赚130元,每月可以增加3000元左右的收入,对家里有很大的帮补作用。”罗培桂说。

  陈村村由广东中药研究院提供技术指导,与一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签订了中药材购销协议。2020年,该项目为陈村村带来了40万元的收入,其中10万元用于贫困户分红。中药材种植为陈村村带来了开门红,激发了村民参与种植的热情。

  同时,为了推动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促进产业结构协调发展,陈村村组织贫困户家庭、乡村医生、富余妇女劳动力等开展“以艾传爱”中医艾灸技能培训活动,为陈村村发展中药材种植培养“种子选手”,并协助陈村村成立了“中医艾灸馆”。通过打造中医药品牌形成产业链,截至2020年底,陈村村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00亩,衍生了中药种植、药膳、药酒、中医馆等项目。

  掌勺致富 发展厨师经济

  据统计,陈村村至少有上百位村民从事厨师行业。他们在不同省市工作,有的还出国当厨师。当前惠州正大力推进“东江菜”师傅工程,陈村村成立厨师联盟,提出 “吃在陈村”口号。发展陈村村厨师经济,进一步推进陈村村厨师行业发展,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脱贫致富。

  46岁的陈密肖是一名贫困户,也是一名厨师,同时还是家里的顶梁柱。2015年的一场意外导致他腰部受损,没法外出打工,而家里两个孩子又还在读书,这让他一家原本还过得去的生活境况逐步下降。

  就在陈密肖一家还在温饱线上挣扎时,扶贫干部的到来成了“及时雨”。“现在农村兴盛流动餐桌,何不发挥所长,在门口就业呢?”在扶贫干部的建议下,陈密肖开始做流动围餐,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家庭收入,并成为当地流动围餐的带头人,带动不少同村村民就业。通过这两年来的努力,他家里的境况慢慢开始好转。因为厨艺好,口碑好,越来越多的顾客主动找上门来。

  如今,该村村民开办的农庄已成为乡村游的热门餐馆。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品尝美食,村里农特产品的销路也随即被打开,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近年来,龙门县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工程,陈村村也积极响应,鼓励村民参加此工程。参加的村民不但掌握了餐饮行业的理论知识,也学到了实操技能。合格结业后,他们可以从事帮厨工作,也可以自己开办农家乐,实现家门口就业,助力把陈村村打造成一个餐饮名村,实现脱贫奔小康。

  陈村村的美丽蝶变,是龙城街道精准脱贫的典型代表。截至2020年,龙城街道986名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846人,按照退出机制,实现100%脱贫退出。

  “我们将继续开展产业帮扶脱贫工作,持续用力,精准发力。”龙城街道党工委委员李鹏飞表示,下来,龙城街道将紧紧围绕“村村有物业、户户有就业、人人有收入”的核心目标,切实抓好已脱贫对象的“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让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人也不能少。


作者:钟思婷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