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龙门县库 > 新闻报道

【新时代奋斗者】李林根:情迷书法对联诗词数十载

2018-09-29 01:07:10 来源: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画幅正秋开,奋万户黎民,西林河畔观虹起;长桥佳日架,迎八方游客,蓝瀵山中听瀑飞。”2018年8月29日,省道353线龙门甘香大桥建成通车,退休老干部李林根欣然提笔写下这副贺联。

  李林根今年82岁,别号七星山人,原龙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他能书法、擅联对、会诗词,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使前人留下的艺术走向千家万户。

  艰苦磨砺:碎瓦为笔,晒场作纸
       1944年,7岁的李林根就读小学一年级,在没有钢笔、圆珠笔、铅笔等学习用品的年代,毛笔是唯一的书写工具。李林根就是从那时起,深深爱上并积极练习写毛笔字。然而,童年时期李林根的家中贫穷,买不起笔墨纸砚,于是他就用碎瓦片在晒场上写字。“一天下来,整个晒场全是字。”李林根回忆说,父辈时常教育自己,要学会认字、写字,以后才不会落伍于社会,因此,尽管当时环境艰苦,但自己也坚持练习

  工作之后,李林根有了经济来源,便购置了许多书写用具,开始接触名家作品,临摹王羲之、柳公权等书法家的书法。有一次,他写了一副春联并挂了起来,亲戚邻居都为之赞叹,这更坚定了他写书法的信心。“没有老师教我,我只能自学。”李林根说,那时候龙门较偏僻,坐车到城里不方便,而且自己也没有可以联系书法老师的渠道,只能慢慢摸索着不断进步。回想过去,李林根表示遗憾,因为除了上班、休息,一天下来,能安静练习书法的时间并不多,每逢下乡或出差,更是好几天都不能接触书法。

  出于热爱,李林根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练习书法,其书体多为行、草,兼有隶、楷、篆,字迹秀丽清新、圆润古朴。每逢周末,他还去旅游景区挥毫,或为景点题字,或为游客题词,有的书法里还镶嵌了游客夫妻俩的名字,让人叫绝。1989年,他带头创办了龙门县书法学会,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书法活动,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2008年10月,“李林根·龙门旅游景区诗联自书展”在县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共展出了李林根创作的98件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描绘了龙门大好风景,进一步扩大了书法文化以及龙门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和影响力。

  如今,李林根已经年过八旬,但依旧神采奕奕、身姿挺拔,这与他多年来坚持写字有关。“写字最重要的是手要平稳,腿要站直。”他表示,为了把字写得更加刚劲有力,自己一直都加强运动锻炼,让手脚更灵活。“只要自己身体健康,就不会放弃书法创作。”

  情有独钟:撰联书联,佳作频出

  除了书法,李林根还热爱对联。小学时,老师常在课堂上讲述民间对联故事,由此激发了李林根对对联的浓厚兴趣。有一天深夜,大家都睡着了,他突然从床上爬起来,走到桌子前,拿起毛笔就写。原来,他突然想到一句精彩词句,要赶快记下来。“有时,走在路上,脑子也推敲着字词。”李林根说。

  之后,李林根牵头组织了龙门县楹联学会,创办了《龙门对联》杂志,受到广大对联爱好者的喜爱。多年来,他创作了大量对联作品,有的讴歌家乡发展成就,有的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有的展现民族风土人情,造诣精湛,饮誉海内外。2008年,广州《诗词》报向全国征集北京奥运诗联,李林根写了一副对联“百载梦圆,人向体坛瞻大国;五环功满,世从奥运识中华。”这份作品表达了他对国家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喜悦之情,获评二等奖。

  一直以来,李林根都踊跃参加各类对联书法比赛,无论是现场提笔作联,还是网上投稿,都获奖累累。2011年,中国楹联学会举办了“第十一届对联文学艺术展演大会暨第三届对联书法大赛”,李林根代表惠州市参赛,并荣获全国“第三届对联书法大会”金奖,其作品被收录到《当代对联艺术家辞典》《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中华当代名家大辞典》。2015年,李林根偶然看到“九洲杯”全国征联大赛的通知,便在网上投递了作品。有一天,他收到了主办方传来的好消息,说自己的对联得了二等奖,还被邀请到大连市参加颁奖仪式。但由于路途遥远,家人不放心,李林根还是婉言拒绝了。

  多年来积累的创作经验让李林根对对联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对联,如商业联、农业联等,但不管什么种类的对联,都要遵循对联创作的基本规则,做到对仗和联系,即上下联的词性、结构、字数要对仗工整,内涵要相互联系。他表示,一般来说,春联的运用更广泛些。每逢春节前,他都要提前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去思考春联的内容,尽量每年都能做到创新和进步。此外,若向他人赠送寿联、婚联等,需要充分了解授予者的具体情况,从中得到创作灵感。

  自有见解:笔下生辉,诗词流芳

  李林根不仅能书法、擅联对,还会写诗词。他曾为粤曲填词,也为建筑题字。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华诞的那一天,李林根格外开心,他的第一本著作《七星吟草》出版了,里面收录了他多年来创作的诗词精华。“那时候没有电脑,我在整理诗词过程中,只能一页页地翻看笔记本,自己慢慢手写整理。”回顾《七星吟草》的创作过程,李林根仍历历在目。而最让他开心的是,该著作的序言、题记、书名都是同行前辈帮忙写的。其中,负责写题记的是原广东省政协委员陈景舒,同样是一名书法家,曾到龙门视察而与李林根结缘。

  退休后,李林根虽常住惠城区,但也时刻关注着龙门的变化。2018年8月29日,龙门甘香大桥正式通车,李林根奋笔写下一副联和一首七律诗《甘香大桥建成通车》,抒发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之情。直到现在,龙门的很多地方还保留着李林根的手笔。如塔山脚下第一座凉亭,名为“梦云亭”,他题联“梦绕西林明月夜,云舒东廓碧天秋”,还有县人民医院、龙城第三小学、县体育馆等地,都能看到他的精心之作。

  李林根认为,诗词与书法、对联都有着密切关系。书法为诗词的传承提供载体,又推动诗词的创作。而对联又是诗词的一部分,唐代七律诗中的颈联和颔联,实际上是两副对联,要想写好七律诗,必须要会写对联。

  挥毫泼墨:老有所为,初心不改

  “在我的影响下,我的女儿也成为一名文艺爱好者。”谈到自己的女儿,李林根露出了自豪的笑容。他的女儿也写得一手好字,在读书时就被挑选去写校刊。在没有印刷机器的时代,只能用铁笔在坚硬的钢板上刻字,功夫十分考究。工作后,女儿被县里的舞蹈队选上,以曼妙的舞姿和优雅的气质,成为蓝田瑶族乡舞火狗的领舞者。

  如今,印刷机器代替了钢板刻字,电脑、手机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心中不禁会有这样的疑问:年青一代是否不再需要认真手写文字?书法、对联、诗词等中国传统文化又该如何发挥独有的魅力去吸引更多人?针对这些问题,李林根给出了建议:“字体能反映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写正楷的人内心较平静,而写草书的人内心更狂躁。”他补充说,“书法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品味,陶冶一个人的性情,不管处于哪个时代,都应该写好文字,练好书法。”在书写技巧上,李林根认为,初学者必须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多看古人的书法作品,以临摹的方式而学。“正楷的字体较方正,需要一笔一划地写,初学者可以先学习正楷,熟练了之后再写行书、草书等。”

  直到现在,李林根还时常为亲朋好友提笔写字,虽是免费赠送,但态度认真,一点也不马虎。每逢春节前,他还会深入基层,为当地群众挥毫泼墨,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对书法诗词的传承和发展,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对年青一代,他也悉心教导。他说:“书法是一门艺术,更是国粹,需要保护和传承。书法创作需要智慧、毅力和责任感。”


作者:邬欣欣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